麻黄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疗效研究

麻黄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疗效研究

ID:46855445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8

麻黄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疗效研究_第1页
麻黄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疗效研究_第2页
麻黄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疗效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麻黄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疗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麻黄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麻黄对小儿遗尿症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小儿遗尿症患者60例,所有患者采用生麻黄为主药,根据具体情况在辅以其他中药,连续治疗3疗程后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研究患者疗效显著,经过随访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无头晕、腹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统计,痊愈34例,占56.7%,有效25例,占41.7%,无效1例,总体有效率98.3%o治疗后行B超膀胱容量测定,痊愈的34例(100%)全部膀胱容量大于120ml,有效的25例中23例(92%)膀胱容量>60mlo结论生麻黄能兴

2、奋大脑皮质和皮下中枢神经,增加膀胱肌肉的张力,对小儿遗尿症有确切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关键词】小儿遗尿症;麻黄;中医药小儿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其主要症状为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不自主排尿,在中医中认为多由先天禀赋不足,下元虚寒,肾气不足或后天失养,脾肺气虚,三焦气化失常,膀胱失约所致[1],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本研究旨在通过以生麻黄为主药,了解其对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情况。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患儿6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9例,女21例,年龄4~11岁,平均(8±3)岁。病史最长6年,最短1年,平均(4±2)年。所有患者均行治疗前

3、、后B超膀胱容量监测,治疗前膀胱容量膀胱容量45例120ml,有效的25例中23例(92%)膀胱容量>60mlo3讨论遗尿症而小儿常见疾病,研究认为是由于患儿大脑皮层发育障碍,在深度睡眠过程中不能有效抑制脊髓排尿枢,导致尿液不自主的排出,西医治疗方向往往采用谷维素、山萸落碱、阿托品、氯醒酯等刺激神经等方法,但往往疗效欠佳,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中药对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从而探索新的小儿遗尿症的治疗方法。由于小儿遗尿是因为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导致,因此治疗方向依然以刺激神经中枢为主导。麻黄所含的麻黄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如果大剂量使用能兴

4、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从而加强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的张力,使主动抑制排尿成为可控。此外,麻黄还能延缓睡眠深度,使其神经活动处于激励的状态,提高大脑对夜尿警觉点的兴奋性,这同样能增加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的张力,最终联合作用强制神经系统加强控制,避免遗尿的发生。本组研究均以麻黄为主药,对患者不同具体情况辅以其他中药,其疗效显著,经过随访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无头晕、腹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统计,痊愈34例,占56.7%,有效25例,占41.7%,无效1.7%例,总体有效率98.3%。治疗后行B超膀胱容量测定,痊愈的34例(100%)全部膀胱

5、容量大于120ml,有效的25例中23例(92%)膀胱容量>60ml,这充分说明麻黄能有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加膀胱肌张力,从而增加膀胱的有效容量,减少排尿次数,最终避免遗尿的发生。除了药物治疗,遗尿症的治疗还应加强心理及生活习惯的教育。在睡觉前尽量少饮少食,减少身体代谢量,从而减少尿量。除了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教育,还要加强心理方面的教育,特别是进行心理强化和暗示等教育,让患儿打破夜尿的习惯,这样对药物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遗尿症较为常见,对患儿的心理及家长的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其病因明确,且治愈率高,本研究充分说明麻黄不但无副作用,且对遗尿症疗效确切

6、,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参考文献[1]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2220-222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