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乐府诗的音乐文化探析

魏晋乐府诗的音乐文化探析

ID:46858857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魏晋乐府诗的音乐文化探析_第1页
魏晋乐府诗的音乐文化探析_第2页
魏晋乐府诗的音乐文化探析_第3页
魏晋乐府诗的音乐文化探析_第4页
魏晋乐府诗的音乐文化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魏晋乐府诗的音乐文化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魏晋乐府诗的音乐文化探析摘要:本文关注的是魏晋时代的音乐文学一一乐府诗。魏晋乐府诗在音乐文学史上具有变革的重大意义。木文对魏晋乐府诗的文献著录情况及特点进行深入考察,对魏晋乐府诗的现状、歌辞类别进行相关的统计、补录及分析,并对魏晋乐府诗文献著录所反映的复杂问题进行必要的考辨、分析。关键词:乐府诗文学音乐一、魏晋乐府诗现状分析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意蕴,体现了高雅的W美情趣,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地。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歌诗始于吟唱,吟唱即须依乐。吾国诗歌,与音乐之关系,至为密切,盖乐以诗为木而诗

2、以乐为用,二者相依,不可或缺。文献学研究是魏晋乐府诗音怎与文学研究展开的重要基础。前人在这方Mi己经取得过不少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魏晋乐府诗的辑录、选释、考订等诸多方面。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无疑是一部乐府歌辞的集大成之作,但是《乐府诗集》所收录的是历代相沿而见诸文献的乐府诗,而实际上魏晋时代的某些乐府诗在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失传、缺佚的现象十分严重。如果要对魏晋乐府诗进行全面研究,首先须将魏晋所有乐府诗的创作情况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复原出來。从西晋苟勖《苟氏录》、崔豹《古今注》、无名氏《歌录》、刘宋张永《元嘉正声伎录》、萧齐

3、王僧虔《大明三年宴乐技录》、梁沈约《宋书?乐志》、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等相关文献中,我们仍可补辑部分缺佚的魏晋乐府诗题或曲名。例如:相和歌辞屮的清调曲:武帝《董逃行》“白日”。魏武帝曾作有《董逃行》“上谒”歌辞,见于《苟录》、王僧虔《技录》,后失传。二、魏晋时期乐府诗的主体研究宋代郭茂倩认为:“自黄帝以后,至于三代,千有徐年,而其礼乐之备,可以考而知者,唯周而已。”传说中的夏、商、周三代的乐舞,尤以周代乐舞对后代乐府发展的影响冇直接、深远的意义。周王朝十分重视礼乐建设,它承接殷商旧制,建立了中国古代史上

4、第一个宫廷雅乐乐舞体系和制度。周朝从公元前1058年便开始制订礼乐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三方面:第一,在礼乐的行政管理方面,设立了专门的乐舞机关一“大司乐”;第二,重视乐舞的教育作用,规定世子和国子从13岁至20岁期间,必须循序渐进地掌握有关音乐美学理论、演唱艺术和舞蹈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第三,礼乐表演方面建立起正统的宫廷雅乐体系。此外,周代的民间主要分成散乐和四夷乐两种。散乐是俗乐与戏弄、杂技的配合。四夷乐是王朝周边各族的乐舞。当时的乐舞机关甚至设立了专门管理外族乐舞的官员。由此可见,周王朝对四方外族的乐舞已经相当熟悉,并

5、且已将外族乐舞用于宗庙祭祀和宴饮娱乐之中。周代的雅乐体系包括•了后代的郊祀乐舞、宗庙兀舞、燕射乐舞和鼓吹乐舞等。自此以后,历代历朝都十分重视礼乐建设,并.且仿照周代建立本朝的雅乐体系。汉代也不例外。继承周以来礼乐建设的成果和范式,仍然是汉乐府创作的基本主题。除了已见的汉乐府创作都是郊庙祭祀内容之外,我们在讨论汉乐府时常用到《汉书?礼乐志》中记载:(武帝)乃立乐府,采诗夜诵,冇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斌,略论律吕,以和八音之调,作十九章Z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圈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

6、祠至明。后人常用它来讨论汉乐府采集诗歌的民间性质。根据张永鑫先生《汉乐府研究》的解释:“夜诵”一词中的“夜”是因汉时祀太一尊神祭典由昏夜至明而得名;“诵”则是音乐术语,意为“独奏”。所以“夜诵”是指专门祀太一尊神的祭歌独奏者。《汉书?礼乐志》提到的采诗制度,与古代采诗制的缘起不同,它是在先代雅乐曲调并未传世的情况下,只能从民间各地采集曲调以配古辞。而司马相如等人创作的乐辞,因“多尔雅之文”,过于艰深古奥,连通一经之丄都不能完全领会歌辞,所以难于理解,难于合乐。于是,有必要对文人乐辞加以挑选方能入乐。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称得上是“

7、釆诗”。因此,张先生从汉武帝“定郊祀礼”取辞合乐的两个途径來得出结论,古代采诗是采集民歌怨刺之诗,而汉初的“采诗”却是创制内容典雅,改造民间曲调的新雅乐;汉武帝时的乐府并不是一个完全以采集、搜集民歌为主要职能的机构,西汉乐府的制礼作乐大多与民歌无关。秦统一六国Z前,古代的雅乐便己经衰落,俗乐己经拥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俗乐得到了当时统治者和儒家的重视和提倡:至于六国,魏文侯最为好古,而谓子夏曰:“寡人听古乐则欲寐,及闻郑、卫,余不知倦焉。”子夏辞而辫之,终不见纳,自此礼乐丧也。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夫击

8、瓮叩击,弹筝搏稗,而歌呼呜鸣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Z斥也。今弃甲击击瓮而就郑、卫,退弹争而取韶度,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类。考察两汉郊祀礼受到重视的原因,它主要是迎合了汉代统治者巩固政治的需要。汉初推行“黄老之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