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ID:46859978

大小:72.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1-28

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_第1页
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_第2页
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_第3页
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_第4页
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一.勤勉敬业,远离浮躁,奠定专业成长基石1、有想法追求。一个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他想走多远;也正如中央电视台的一句主题词“心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现在的信息交流如此方便快捷,仅仅网络上就几乎无所不有;所以说真的是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想不想学,想不想干的问题。说的再根本一点,其实就是一个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就是一个要做一位什么样的教师的问题,想达到怎样的教育教学境界的问题。我始终认为,品质、理念,习惯是第一位的,知识、技能、技巧是第二位的。我很欣赏庄子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我很欣赏墨子的“志不强者智不达。”我很欣赏爱迪生的“人生太短

2、,要干的事情太多,我要争分夺秒”。我最欣赏“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回忆往事,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唯我独尊,自我中心,这不好。但更不能看轻自己,人来到世上走一遭不容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真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我经常听《摘下满天星》、《豪情壮志在我胸》、《最真的梦》、《一生何求》等,最爱听的是《一生何求》,这是一首粤语歌曲,尽管至今没有听懂一句歌词,但就是这一个题目就足够了。或许我们应当拥有入世的事业,应当有我们自己的职业人生规划:5年在区内崭露头角,10年

3、市教学能手,15省课,20年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影响,特级教师、教学专家当然我们也可以拥有出世的精神: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守望着自己教育的田园,静静地倾听孩子们生命拔节的声响。2、有态度一一面对。2010年11月份,我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时,有幸聆听了诸多专家、名师的报告。其中三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于漪老师就讲到了当年她开放课堂,天天公开课,节节观摩课的经历。正是那样的一段经历,使得自己得到了真正的锻造,为终成一代大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郑桂华老师十七年不看电视,一件几十块钱的毛衣已经穿了十几年,在这个时代,在上海这个大都市,如此苦行僧般的生活。一边听课

4、一边打字记录,课听完了,一千多字打完了,整理一下就是一篇课例研究。充分利用点滴时间。三是李明洁教授。我的观察鞠躬的姿势,郑桂花老师的介绍李明洁教授有句名言“每次登上讲台就是登上人生舞台”。所以,她精心准备每个细节,某个学生的回忆一一或许已经不记得老师讲过什么,但总记得老师进到教室里,向大家微微一笑,“我可以把大衣脱下来吗?”非常优雅的脱下大衣,整理一下瀑布般的黑发,开始上课。我想我们的老师最不愿做的事情就是上公开课、观摩课,随着年龄的增长,甚至连优质课评选也不愿参加了。究其原因,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再也不愿面对这样的磨练了。凡是举行过公开课、参加过优质课评选的老师,都对那段静心

5、准备的过程记忆犹新,永不忘记。的确,那段过程是十分艰难的、艰苦的;可以说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可以说是凤凰涅槃的过程。但这又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回想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历程,我曾经到外地讲过几节课,每次都要准备很长时间。2010年我曾经根据省教科所的要求录制了两节课,录制这两节课,我用了近一个学期;其中一节是我主动学习、模仿运用了一次杜郎口模式,这节课我录了四遍,让我对这种模式也有了自己的感悟;另一节是探讨了“用语文教科学”的问题。去年的3月至11月,我从学校、肥城、泰安,一路走来,最终得以参加省能手比赛。就是这一次次的磨砺给了我很多财富,我发表的有限的几篇文章几乎全部来自上这几节

6、课的感悟。因此,我想我们要勇敢的、主动的迎接每次磨砺,仅是纸上谈兵不行,只想终南捷径不可;真的只有百炼才能成钢。3、有行动一一沉浸。我现在仍然保留着一张剪报,那是刊登在1994年的《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浮躁》。的确,“浮躁”几乎成了一种时代病。不知道用“人们太过浮躁,不能沉浸下来”回答“李约瑟之谜”“钱学森之问”是否合适;但最起码是原因之一吧。每个人都难免心浮气躁之时,我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克服和调整。一是纵向比较。我极少和人横向比较,当然并不全是因为“人比人气死人”的俗语,其实横向比较运用的好也会给人以动力的。我经常做个人的纵向比较:这一段是不是比前一段更努力,

7、这学期是不是比上学期收获更多,今年是不是比去年有更大的突破和更多的提升。二是正确归因。我在以我的思维方式进行归因,每当遇到一些挫折和不顺,我总是在告诫自己,是自己的内涵不够,实力还不够;必须更加努力,必须进一步武装自己,使得自己有足够的素养和底蕴。这样的归方法就会使得自己越挫越勇,永不停歇。三是自我警示。我会写些语句来警示自己。近段时间,我也有时颇感疲惫,想要有些松懈。于是4月28日我写到“为什么在最有可能梦想成真时却不再百倍努力,这样会愧对自己的人生。多少人停滞在了成功的门槛上,不能登堂入室。竭尽全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