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窒息事故救援预案

中毒、窒息事故救援预案

ID:46860751

大小:163.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1-28

中毒、窒息事故救援预案_第1页
中毒、窒息事故救援预案_第2页
中毒、窒息事故救援预案_第3页
中毒、窒息事故救援预案_第4页
中毒、窒息事故救援预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毒、窒息事故救援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毒、窒息事故救援预案1、目的为保障我公司职工的合法权益,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稳定职工情绪,特制定本预案2、定义中毒事故是指毒物进入人体,引起正常生理功能发生严重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的事故。(一般以急性中毒最为常见,其特点是起病快,进展快,病情危重,因此现场紧急抢救显的尤为重要);窒息事故是指吸入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氧、氧化物),使血液的运氧能力过组织的利用氧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的事故。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生产现场和我公司内发生的重大、特大中毒事故的应急求援管理。4、应急处置原则4・1逐级报告原则: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

2、当立即报告本部门负责人、安全员和安全环保部;4.2统一指挥原则:在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科学组织,保障救援工作快速、有序进行;4・3优先保护人员的原则:坚持把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作为事故处置的首要任务。4・4控制原则:公司对信息发布进行审核,将有关事故的原因、影响、人员伤亡、救援工作进展及采取的相关措施等情况及时进行统一发布。5、在毒区的注意事项5.1在空气呼吸器发出警报时,应立即退出毒区。5・2使用滤毒罐时,一旦闻到酸味应立即退出毒区。5.3嗅觉不灵敏者不能使用滤毒罐。5・4在纯毒场所不能使用滤毒罐(应使用氧气呼吸器)。5・5在使用保护器具前,切记要进

3、行气密性检查。6、救援程序6.1当发生中毒事故时,应紧急疏散人群并将中毒者抬出毒区,移至安全区域或上风口,解开领口.腰带.文胸使呼吸顺畅并用现场事故柜内的氧气呼吸器为中毒者输氧(若窒息,则应马上进行外胸按摸或人工呼吸);如果是由皮肤吸入毒物的中毒者,应立即用大量微热的清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6.2同时施工负责人和指定的安全负责人通知气防站、医院、调度室、检修公司安全环保部领导、安全员,在实施简单救治的同时等待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6.3事故有关人员向技术部门递交事故经过报告;6.4部门安全员配合安全环保部做好事故调查和评议工作,总结事故教训;6・5部门安全员组

4、织部门职工对事故进行学习讨论,完善事故管理,并针对事故漏洞进行整改。名称:一氧化碳(CO)无色无臭气体化性理特密度0.79:水;0.97:空气融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灯有机溶剂爆炸极限易燃,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上限:74.2【%(V/V)]下限:12.5[%(V/V)]对环境及健康危害对环境有害,严重影响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co进入人徐,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草成组织缺氧。1、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呕吐、无力;2、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皮肤呈樱红色、烦躁、步履不稳,浅至中度昏迷;3、重度中毒者深度昏迷,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

5、便失禁、严重心肌损害。昏迷患者苏醒后会造成迟发性脑病。侵入途径呼吸道吸入存储方法储存于阴凉、通风场所,远离火种和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Co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采取防暴式照明灯具,禁止使用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储区应有防泄漏设备。操作方法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远离易燃、可燃物,严守操作规程,佩戴自吸式防毒面具,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必须采取接地措施,防止静电。运时轻装轻放’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危险区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切断火源,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戴防

6、静电工作服,大量通风,力口速毒气扩散。泄漏容器必须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方可使用。急救措施中毒者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1、发生冻伤急送医院;2、若呼吸困难,输氧急救;3、若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二氧化碳(C02)无色无臭气体物化特性密度1.56:水;1.53:空气溶解性溶于水、怪类等多数有机溶剂危险特性不燃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爆炸危险对环境及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产生麻痹作用,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瞳孔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呕吐,严重者死亡。固态、气态C02在常温下迅速气化的同时能产生-80〜-4

7、3C0低温,会引起皮肤、眼睛严重冻伤。【注:经常接触高浓度CO2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目前在生产中无病例)】侵入途径呼吸道吸入存储方法储存于阴凉、通风场所,远离火种和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Co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储区应有防泄漏设备。操作方法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远离易燃、可燃物,严守操作规程,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运时轻装轻放,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危险区至上风处,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同时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大量通风,使毒气尽快扩散。泄漏容器必须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方可使用。急救措施中

8、毒者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1、发生冻伤急送医院;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