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何谓哲学与哲学何为

漫谈何谓哲学与哲学何为

ID:46863373

大小:777.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1-28

漫谈何谓哲学与哲学何为_第1页
漫谈何谓哲学与哲学何为_第2页
漫谈何谓哲学与哲学何为_第3页
漫谈何谓哲学与哲学何为_第4页
漫谈何谓哲学与哲学何为_第5页
资源描述:

《漫谈何谓哲学与哲学何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漫谈:何谓哲学与哲学何为讲座人:高捍东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一个日本学者的话:“要想为难一个哲学家,就请问他‘什么是哲学’和‘哲学能给我们什么’。而一个哲学家若被问到这两个问题时,理当不做回答并愤然离去。”当我在校园里听到那不绝于耳的“哲学到底有什么用”的疑问声和以清高轻蔑的口气谈论哲学时,我偶尔只能以哲学家惯有的平静和苍白的语言回击说:“哲学之无用实乃其大用是也!”哲学与政治:哲学确与现实政治有着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存在那种专门为现实政治进行辩护或服务于政治的哲学,但为政治服务绝不是哲学的唯一功能和主要功能,它也无须非要与某种政

2、治理念保持一致,更不能等同于某种政治理论,它们之间有着明确的分界线,不容混同。我们中国的哲学教育……让受教育者认为哲学就是政治或政治理论,这实在是我国哲学教育的失败和偏失。一、分析对哲学一些看法A、“哲学家是那种专门制造考验人的智力作品的人,其中一些哲学家是无事生非、故意扰乱人类内心安宁的专家。学哲学实为检测自己的智力,并有意锻造一颗不安宁的心。当他发现自己的智力不弱而又适应了内心躁动的时候,他便也开始制造考验别人的智力作品并把某种不安分传染给别人。”议论:“无事生非”的哲学家可以理解,“多此一举”的哲学家应该称赞,“杞人忧天”

3、的哲学家值得尊敬。哲学惯于在确信处究问,在无疑处沉思,在无用处深掘,在安宁处躁动,喜欢在难题上下力,从宏观高度总结提纯或从根本处透视分析,乐于在人类思维极限或边缘处漫游。对哲学一些颇有价值的看法:B、“哲学就是用人人都不懂的概念讲人人都懂的道理,或者相反,用人人都懂的概念讲人人都不懂的道理。”C、哲学是对智慧的追求,哲学就是爱智慧,哲学给人智慧,使人聪明。(当然也有反面的说法:“哲学就是使人糊涂”。)哲学何以能够给人智慧?它让人习惯于从宏观整体把握细节,从联系中看到事情的真像,从可预料的结果透视当下的“应当性”,从根源处突显事物

4、的本质。在常人见到“动”的地方,注意到“静”的一面,反之一样;从常人把握的相对性方面,看到绝对的方面,反之亦然;其它还有“从同中见异”或“从异中见同”之类的能力。哲学智慧与小聪明有关联,但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哲学智慧到小聪明是一个下降的过程,许多哲学家可能有哲学智慧,但却缺乏小聪明。哲学的确可以给人某种智慧,让人的生存多一份清醒,少一点“沉沦”,活出一个多少有点本真或完全本真的自我。但哲学真正直接给人的还不是智慧,而首先是一种境界和素养,智慧不过是这种境界和素养的伴生物。关于哲学的其他定义: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E、哲学是关于

5、一般规律的科学。F、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认知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世界的一种总体性的把握。G、哲学是关于终极性根据的探寻。二、哲学产生及其存在的根据根据:“人之最本质的特征是其能够享有越来越大的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新我的能力,从而具有越来越大的自由。”哲学的产生是人类在精神上实现新一轮超越的开始。哲学是人类在精神上不断超越自我而有的各种精神产品。这是内在于人性的主因。因此,哲学的出现实在不是那种吃饱饭了没事干的人凭空制造的东西,它植根于人类的那种不断超越自我的自由本性,哲学应当在人的这种本性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据。从对哲学功用

6、最深刻的看法中,我们可以这样说:有哲学素养和引导的人生,是最能体现人性的人生。续前:哲人苏格拉底早就告知我们说:未经审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意即:不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没有目标的生活是懵懂无意义的生活。哲学是我们获得这种审慎能力的前提条件,没有哲学修养含金量的生活还不是完全属人的生活。哲学产生的外原因超越者将遭遇众多矛盾的纠缠,而不断萌生而必须面对的重大矛盾是一般科学或专门的学科解决不了的,它们必须仰仗哲学给出一个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解答以求有方向感并使心灵获得某种安慰。这可以看作是哲学产生的外部原因。哲学的实际产生中国

7、哲学的产生:西周末年,原本稳定的“井田制”社会出现了“圣王不作,诸候放恣,处士横议”的局面,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情势。当时的学派号称“百家”,后人归类为:儒、道、法、墨、名、阴阳六家。印度哲学的产生:外来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并带来了一种宗教文化(“吠陀神话”和“吠陀梵书”),之后从中衍生出有哲学高度的《奥义书》。在古代印度,哲学与宗教是统一的,一开始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后因统治者(婆罗门)的腐化,这种宗教出现了危机,出现了类似中国的百家争鸣的局面。释迦牟尼就是在争鸣中出现的佛教创始者。后人一般将佛教出现视为印度哲学

8、的真正产生。(“释迦”是族名,“牟尼”是圣人、贤人、有智慧的人。据说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29岁出家,35岁在菩提树下证悟得道,之后传授子弟,80岁圆寂。)希腊哲学的产生哲学不是起源于对大千自然的“惊异”,而是起步于对“智慧”的追问。哲学在希腊起步于和埃及、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