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情背后的人生——浅论李清照如何成为“一代词宗”

才情背后的人生——浅论李清照如何成为“一代词宗”

ID:46866688

大小:5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8

才情背后的人生——浅论李清照如何成为“一代词宗”_第1页
才情背后的人生——浅论李清照如何成为“一代词宗”_第2页
才情背后的人生——浅论李清照如何成为“一代词宗”_第3页
才情背后的人生——浅论李清照如何成为“一代词宗”_第4页
才情背后的人生——浅论李清照如何成为“一代词宗”_第5页
资源描述:

《才情背后的人生——浅论李清照如何成为“一代词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才情背后的人生浅论李清照如何成为“一代词宗”姓名:刘娟学号:200901010525指导教师:陈刚摘要:从春花秋月的少女时代,到诗词和应的婚姻生活,再到颠簸迁居的流离失所,最终到命运嘲弄的独处晚境。旧梦依稀,往事迷离,是天赋的才情赋予了这位古今第一才女,还是这悠悠荡荡的岁月造就了这样的“一代词宗”?不论是“婉约之宗”,还是豪迈之语,时代的苦楚变迁让李清照的词有着前后明显的变化。本文将李清照的情感历程按照她的生活轨迹分为六个部分,来论述不同时期李清照诗词里的不同心境,以及这些情感经历对她作品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和留下来的

2、淡淡痕迹。关键词:李清照词女性情感经历在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中国古代社会,女性受到封建社会道德伦理的束缚,千千万万的女性被禁锢在闺阁高楼之中。她们的思想徘徊在屋瓦墙壁这狭窄的空间里,真正能被历史记录下的中国古代女性实在是屈指可数,才女就更加少Z可怜了。那么仅仅靠留存下来七八十首作品就能被后人顶礼膜拜的李清照是如何成为人们口中婉约派的“一代词宗”?她究竟拥有如何的妙笔生花可以与李门、杜甫之类的人文学家和提并论?一•“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①西蒙波伏娃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曾写道:“女人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

3、渐形成的。”所以说出生不一定决定命运,但环境对于成长很垂要。出生于书香世家的李清照,其父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王氏也“亦善文”,这在《宋史•李格非》曾被提到。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李清照如同《红楼梦》里出生于书香z族的林黛玉-•般,“夫妻爱Z如掌上明珠,见她生得聪明俊秀,也欲使她识几个字。”%1引(宋)李清照.黄墨谷辑校.重辑李清照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9.8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第16页②当然除了家庭的开放教育,李清照自身的才情也是令人称叹的。少女时代的两首《如梦令》可谓使李清照让“当时文

4、士莫不击节称赏”③。《如梦令》(常记溪亭H暮)屮的“争渡,争渡”给我们描写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活泼好奇、争强好胜的的生动形彖。我们仿佛在夕阳的灿烂晚霞里、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在田田浮动的荷塘中看到那个带着酒气花香的人家闺秀。也是从这首词中,我们发现了李清照对于事物景色瞬间描绘的掌控能力。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则让我们看到另一种碧玉年华的少女形象。春季是少女情思最泛滥的季节,李清照木身的细腻敏感让她在一夜“雨疏风骤”后更加悲春感怀。作为一个待字闺屮的少女,而对娇艳海棠花的衰败,很自然的联想到了自己的青春。我

5、们不得不感叹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女性意识的强烈。虽然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文人都曾写过悲春惜花的诗,如周邦彦《少年游》中的“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帝看再如苏轼《惜花》中的最后一句“夜来雨雹如李梅,红残绿暗吁可哀。”。春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而这些文人骚客的惜花之语无不在传递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叹惋。可惜男性的角度终究揣摩不透女性最深处的思维和最柔软的角落,于是李清照的一句“绿肥红瘦”的出现让世人拍掌叫好。当然,李清照如若只是会写那些少女情怀、闺阁幽怨的诗还不足以止后人记住她。除了女性色彩浓厚的诗,李清照还有着不同于-般女子

6、的眼光,她独特的政治胆魄、卓尔不群的人生态度也让世人所钦佩。唐朝的元结曾写下一首《大唐中兴颂》,其后宋代的张耒也写了一篇应和Z作《潘溪中兴颂》。作为这种政治意味浓郁的应和诗,对于身为仍待字闱中的少女来说本是相距很远的,可李清照再次展示出她超出常人的一面,写下了《涪溪屮兴颂碑和张文潜诗二首》。其屮“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死马。”更是以略带讥讽的文笔一语道破曾今导致安史之乱的原因。面对家中如此才华横溢的女儿,其父李格非对其表达了强烈的喜爱和肯定。清代陈景云写道(李易安)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屮郎有女堪传业'

7、,文叔之谓耶。”④开明的家庭、宽松的教育、活泼的个性、傲人的才华,李清照有着不同于当世女子的身世,这也注定她会被历史记住。同样也会被当时的青年才俊所关注。%1引(清)曹雪芹高鹑.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3第二回:第6页%1引(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明万历刊本:第45页%1引(清)钱谦益•绛云楼题跋[M]•北京:中华书局.1995.1,卷四(金石类)注,粤雅堂丛书本:第58页二•“金樽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⑤李清照可谓少年成名,她的词在当时的士大夫的圈子里很受欢迎,那些流传的才华也让这个待字闺小的

8、少女受到格外的关注。虽然李清照有着不同于一•般女子的思想和见识,但她也依然像所有少女一样怀有对爱情的无限美好憧憬。一首《浣溪沙》绣面芙蓉一面开)将她的少女心事展鉤无遗,其中一句“眼波才动被人猜”写的可谓是极贴切。那种少女心思在李清照看来就是毫不留意间从眼角透露出来,而耳还带着欲说还羞的躲避。我想这是男性文人无法体会和描写的。李清照对细腻感情的瞬间把握充分体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