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效应:异质性视角下的企业区位决策

选择效应:异质性视角下的企业区位决策

ID:46878286

大小:4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28

选择效应:异质性视角下的企业区位决策_第1页
选择效应:异质性视角下的企业区位决策_第2页
选择效应:异质性视角下的企业区位决策_第3页
选择效应:异质性视角下的企业区位决策_第4页
选择效应:异质性视角下的企业区位决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选择效应:异质性视角下的企业区位决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选择效应:异质性视角下的企业区位决策摘要:传统企业区位决策研究过多关注比较优势、地理嵌入外部性、中间投入外部性等因素的影响,忽视企业内生性行为及其互动策略的可能作用。本文在连续同质性空间中引入“生产技术一产品差异”的耦合因素,构建了一个基于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异质性的企业区位决策模型,分析了不同消费偏好分布会引致的竞争(分离)效应、选择(逃离竞争)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及差异化策略效应如何影响空间行为模式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当垄断(界质性或差异化)类市场需求(消费者)比例很高时,企业会选择集聚策略;当竞争(同质性)类消费比例很高

2、时,企业会选择尽量远离对方的策略;当二者数量相差不是很大时,企业会选择中间状态。选择与竞争行为直接影响了企业区位决策,从而为企业成长和产业布局提供了新实践思路。关键词:选择效应;竞争效应;区位决策;企业异质性中图分类号:F272.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4-0044-007一、弓I言企业区位决策不仅直接影响微观层面的企业利润和组织效率,更决定宏观层面的产业空间分布和资源整体配置效率。[1]65企业是产业的微观载体和组织单元,只有深入洞察影响其区位决策的根本因素和动力机制,才能科学合理地制定区

3、域和产业政策,按照市场规律推动企业成长、资源配置优化及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区位决策研究主要从两条线索展开:一是企业同质性视角,强调比较优势、自然禀赋、外部性等因素的外生作用,但忽视了企业异质性及其导致的相互间策略行为的现实性与内生性;二是企业异质性视介,洞察了企业生产效率差异、需求争夺、价值创造与流动等因素引致企业差异化行为的可能影响,但未能有效解释基于竞争的企业行为模式和过程。一定意义上,新经济地理学(NEG)隐含了产品异质性假设[2],但产甜间冇限替代弹性作为通用假设,难以洞见企业行为演化;“新”新经济地理学(NNEG)以企

4、业异质性为基木理论前提,发现生产效率或技术水平差异会导致企业的空间“选择”和“分类”行为。[3]345企业空间行为的本质过程是对不同市场差别化竞争程度的异质性反应,但这些文献并未分析企业行为是如何发生的,有必要从这一视角对上述文献进行理论补充和修正。对基于需求争夺的企业间策略性行为和博弈过程的研究最早源于Hotel1ing模型[4],后续文献围绕是否存在企业空间竞争导致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等展开了有价值的拓展[5][6][7];全球价值链(GVC)理论也认识到基于需求和价值创造与流动的企业间竞争性行为将导致产业在全球范I韦I呈现

5、“大区域分散、小区域集聚”空间演绎特征。[8]43进一步地,最近也有研究在线性城市模型屮,分析了企业生产两种产甜时的区位选择。[9]这启发我们思考:是否能在Hotelling框架下,考察连续性空间中异质性企业的区位决策模式?这一过程是否存在基于竞争的选择行为或者逃离竞争效应?本文从企业异质性角度构建一个简单的线性空间模型,试图回答上述问题。二、企业性质与行为:基于文献的讨论1・企业性质与区位决策既有讨论企业区位决策的文献主要从企业同质性和异质性两条线索展开。基于企业同质性假定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理论学派:一是早期区位论研究

6、,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中心地学说、市场网络理论、区域与城市科学等,强调基于生产和运输成本等内部因素为导向的区位企业决策与行为,其中导致空间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禀赋差异和比较优势;[10]165二是转向后的经济地理学,强调以降低成本和增加创新价值为核心的企业行为和产业动态,其动力来源于地理嵌入的非经济关联外部性优势,包括社会网络和关系资本[11]368、止式与非止式制度[12]166、文化特征[13]139-146等;三是新经济地理学(NEG),强调以规模经济和生产外部性为核心的个体区位变动和产业空间演化,其动力來源于报

7、酬递增和运输成木引致的集聚力(木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和分散力(拥挤效应)权衡。[2]同质意味着企业间无差异,此时区位决策差异只能从外部寻找答案,如自然禀赋差异、外部性等,但是企业异质性的现实存在及基于此的相互间策略行为意味着同质性假设无法洞察产业空间分布的根本动力。必须指出,尽管NEG假定了企业同质性,但为了实现报酬递增和反应消费者差异化偏好,仍然假设了差异化产品间的有限替代弹性,即产品间的非完全替代性(替代弹性大于1)。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规模生产和差异化需求之间存在消长关系,导致了均衡的存在。基于企业异质性假定的研究

8、也可分为两个视角:一是需求视角,全球价值链理论探讨跨国企业主导下的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与资源整合,企业以附加值最大化为导向,追求最有利的区位分布[14];Hotelling区位选择理论探讨线性空间(需求平均分布)屮企业如何通过需求竞争实现空间均衡。[4]二是生产视角,“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