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见病用药指导

中医常见病用药指导

ID:46880684

大小:6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8

中医常见病用药指导_第1页
中医常见病用药指导_第2页
中医常见病用药指导_第3页
中医常见病用药指导_第4页
中医常见病用药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常见病用药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常见病用药指导第一节外感病证一、感冒[病因病机]六淫病邪或时行病毒能够侵袭人体引起感冒,除因邪气特别盛外,总是与人休的正气失调,騰理不密有关,导致邪气得以乘虚而入。基本病机是外邪影响肺卫功能失调,导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诊断]1、冬春季多见,有伤风、受凉、淋雨史,或正值时行感冒流行之际。2、起病较急,病程多3—7d,一般不传变。3、典型的肺一卫症状,初起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喷嚏,语声重浊或声嘶,恶风,恶寒、头痛等;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体酸楚不适等;部分患者病及脾胃,兼有胸闷,呕恶,食欲减退,便澹等症。时行

2、感冒呈流行性发病,迅速蔓延,起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如高热,头痛,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等。[辨证论治]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阴虚感冒[预防调摄与注意事项]二、外感发热[病因病机]外邪入侵人休的途径,多由皮毛或口鼻而入。外感发热的病机是外邪入侵,正邪交争于体内,引起赃腑气机紊乱,或热毒充斥于人体,发生阳气偏盛的病理性改变。[诊断]1、体温升高,口腔温度在37.3°C以上,或腋下温度在37°C以上,直肠温度在37.6°C以上,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或伴有恶寒、寒战、口渴喜饮、舌红苔黄、

3、脉数等症。2、起病急,一般在3日之内;病程较短,约2周左右。3>具有相关脏腑为热所扰的功能紊乱症状吗,如咳嗽、胸痛、喘息、泄泻等症。4、具有感受外邪、疫毒史,或有不洁饮食史、输血传染史等。5、具有西医学感染性疾病的有关实验室检查依据,如血象口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尿或大便中有脓细胞,血、尿、骨髓细菌培养阳性,X线检查肺部有炎性改变,B超检查胆囊体积缩小、收缩及排泄功能差等炎性改变等。[辨证论治]一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胆热证脾胃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预防调摄与注意事项]第二节肺病证一、咳嗽[病因病机]_咳嗽分外

4、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病因为外感六淫之邪;内伤咳嗽病因为饮食、情志等内伤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咳嗽的基本病机是内外邪气干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为咳,咳嗽是肺脏为了祛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诊断]1、以咳逆有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耍临床症状。2、听诊可闻及两肺野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啰音。3、急性咳嗽,周围血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辨证论治]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温燥伤肺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预防调摄与注意事项]二、哮病[病因病机]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内伏

5、于肺,或病后体质不强或有因家族禀赋等,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体虚等诱因而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肺气上逆,痰气搏击而发出痰鸣气喘声。[诊断]1、呈发作性,发无定时,发作与缓解均迅速,发作前有鼻塞、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常因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疲乏等因索而诱发。2、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唇甲发纟甘,两肺可闻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3、哮病的发作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作于冬春季,至夏季则缓解。4、大多起于幼年时,有反复发作史,有过敏史或家族史,久病患者,缓解期可见咳嗽、咯痰、

6、自汗、短气、疲乏、腰膝酸软等症状。5、发作时,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影像改变。[辨证论治]发作期:突哮热哮缓解期:赢虚骚虚肾虚[预防调摄与注意事项]第三节心脑病症一、胸痹心痛[病因病机]胸痹心痛多因年老体虚、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外袭等所引起,病机关键在于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而诱发,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基本病机是心脉痹阻不畅,不通则痛。[诊断]1、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疼痛,多为灼痛、绞痛、刺痛或隐痛不适感等,疼痛

7、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腕部等,甚者可牵涉中指或小指。2、突然发病,时作时止,持续时间短暂,经休息或服药厚可迅速缓解。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天气变化、饮食或劳累等而诱发。4、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5、若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0min以上,含化硝酸甘油片后难以缓解,可见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手足青冷至肘膝关节处,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相当于急性心肌梗死,常合并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休克,多为真心痛表现,应配合心电图动态观察及血清酶学、白细胞总数、血沉等观

8、测检查。[辨证论治]寒疑心脉气滞心胸痰浊闭阻瘀血痹阻心气不足心阴亏损心阳不振[预防调摄与注意事项]二、失眠[病因病机]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基本病机以心血虚、胆-虚、脾虚、肾阴亏虚进而导致心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