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垩白性状遗传探究进展及遗传改良策略

水稻垩白性状遗传探究进展及遗传改良策略

ID:46894323

大小:4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9

水稻垩白性状遗传探究进展及遗传改良策略_第1页
水稻垩白性状遗传探究进展及遗传改良策略_第2页
水稻垩白性状遗传探究进展及遗传改良策略_第3页
水稻垩白性状遗传探究进展及遗传改良策略_第4页
水稻垩白性状遗传探究进展及遗传改良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垩白性状遗传探究进展及遗传改良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垩白性状遗传探究进展及遗传改良策摘要:垩白是评价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培育垩白度较小和垩白粒率较低的水稻(OryzasativaL.)品种是水稻育种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垩白属于复杂的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而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近10年来,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定位了近百个与垩白相关的QTLo对控制垩白性状的QTL特别是能稳定表达QTL的定位研究、垩白相关基因的克隆以及垩白性状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并结合表型鉴定技术培育优质稻品种的策略关键口~:水稻(OryzasativaL.);垩白;QTL

2、;遗传改良中图分类号:Q75;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3-6029-04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23.003Abstract:Chalkinessisanimportantindexforevaluatingtheappearanceofrice,anditsreductionisamajorgoalinricebreedingresearch.Ricechalkinessisacomplexquantitativetraitcontroll

3、edbypolygenesandreadilyinfluencedbyenvironment.Duringthelastdecade,hundredsofQTLsrelatedtochalkinesshavebeenmappedtothetwelvechromosomesinrice.SomestableQTLsmappingonchalkytrait,geneclonerelatedtochalkinessandcorrelationbetweenchalkinesstraitandotheragronomictraitswerer

4、eviewed,andthesuggestionsforbreedingthegrainvarietywithbetterqualitybythecombinationofmolecularbreedingandphenotypeidentificationwerealsoprovided・Keywords:rice(OryzasativaL.);chalkiness;QTL;geneticimprovement稻米的垩白是指稻米子粒中白垩不透明的部分,它是由于稻米胚乳中淀粉和蛋白质颗粒填塞疏松和充气引起的一种光学特性。根据其在胚乳上

5、位置的不同分为腹白、背白和心白,通常以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来表示。垩白是评价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同时垩白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继而影响稻米的商品价值。有研究表明,随着稻米垩白的增加,稻谷的整精米率会相应下降。目前中国稻谷品质的分级主要依据1999年颁布的优质稻谷国家标准(优质稻谷GB/T17891-1999),在这部标准中,对垩白性状有明确的分类等级,只有垩白度S5%和垩白粒率S30%的粘稻谷(粳稻谷)才符合优质稻谷质量指标。种植垩白较少的品种有利于水稻(OryzasativaL.)的生产、加工和消费等多个环节。因

6、此培育垩白度较小和垩白粒率较低的水稻品种一直是水稻育种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近2年来,随着水稻品种遗传改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优质稻需求的不断增加,优质稻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以湖北省水稻生产为例,据农业部门统计,2006年全省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60%,2015年优质稻的种植面积达到80%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在这10年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粮食部门对优质稻谷的检测情况并不理想,据湖北省粮食局发布的稻谷质量状况报告,近10年来抽检的优质稻稻谷样品达到优质稻谷国家标准的比例较低,年度之间的差异不大。例如2006年和2015年检测的优质稻样

7、品,其全项指标符合优质稻谷国家标准的达标率分别只有7.5%和10.9%,这10年间调查测报结果的结论也基本相近,即垩白度和垩白粒率超标是限制中晚稻优质稻整体达标率的主要因素。此外,在2006年湖北省审定的12个中晚粘品种中,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同时达到国家优质稻标准的品种为10个;而在2015年审定的14个中晚粕品种中,垩白性状达标的品种仅为4个。况浩池等[1]通过米粒粒型分类,对2013-201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36个中制杂交水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6个组合中只有2个组合的稻米品质指标全部达到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

8、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育成品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标率太低,在36个组合中其达标率仅为8.38%和11.11%,远远低于其他品质指标,说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中粕杂交稻组合稻米品质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2006-2008年湖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