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颂延和“汤氏头针法”20090523

汤颂延和“汤氏头针法”20090523

ID:46902451

大小:8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9

汤颂延和“汤氏头针法”20090523_第1页
汤颂延和“汤氏头针法”20090523_第2页
汤颂延和“汤氏头针法”20090523_第3页
汤颂延和“汤氏头针法”20090523_第4页
汤颂延和“汤氏头针法”20090523_第5页
资源描述:

《汤颂延和“汤氏头针法”200905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汤颂延和“汤氏头针法”叶明柱汤慧仙1(1.上海长宁区江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050)“汤氏头针”为头针疗法六大体系之一,由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已故针灸家汤颂延所创立。然关于汤氏生平、创立经过等方面未见诸报道。为此,笔者仅具手头资料,探讨如下,不当之处,尚祈指正。1.汤颂延生平简介汤颂延,一名汤鸿兴,男,上海市人。1921年11月25日出生。父汤柳根,母强伽妹。1938年9月,17岁的汤颂延开始在上海长宁区中山公园附近之孙家宅的张锡康中医诊所当学徒,研习歧黄之术。1940年与汪铃珍结婚。1942年3月学徒完毕后分别在上海、杭州开业行医或在药店做驻堂医生。1952年3月卫生部为了加快

2、中医药的学术研究步伐,举办“全国首届中医药专门研究人员班”,汤氏应试及格,同年9月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学习现代医学,其时已年届31岁。经过5年寒窗苦读,于1957年9月毕业,获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证书,随即由卫生部统一分配到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即曙光医院之前身)针灸科工作。1958年调至新成立的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工作。1960年用针刺麻醉进行胸腔手术成功的消息自柳州传至上海年用针刺麻醉进行肺切除手术成功的消息自柳州传至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召集党波平、汤颂延、陈德尊、赵伯钦等人共同设计方案。鉴于汤颂延思想活耀鉴于汤颂延思想活跃,学贯中西,于是派他到上海第一结核病医院(现为上

3、海市胸科医院),与该院合作开展针刺麻醉肺切除手术的研究。1960年7月5日,汤氏成功单用针刺为一54岁男性工人的右上肺清除手术实施麻醉。次日,又与党波平、张令铮、王文莺等人再与“一结”合作,为一位23岁的男性患者行针麻手术,手术成功。此后针刺麻醉获得市卫生局支持。汤颂延对针刺麻醉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其时年仅39岁。次年11月汤颂延被调至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任教师。在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中,汤颂延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被迫离开讲台,关进“牛棚”,隔离审查达三年之久。先后多次被下放到工厂以及贵州巡回医疗,以“改造思想”。他却将逆境作为探索针灸疗法的大好机会。1971年6月上海针灸经

4、络研究所与龙华医院合并,汤颂延也调到龙华医院,期间他对当时流行的头针疗法进行研究和探索。1975年12月将自己临床体会整理成《头针疗法》。1979年他再度将自己独特的经验写成《汤氏头针法》书稿,希望能够出版以惠病家,由于其时极左思潮占统治地位,被斥为“个人主义”,未予同意。1980年3月针灸经络研究所与龙华医院分离,重新建所,汤氏重回针灸经络研究所。1982年3月28日汤氏因患癌症去世,享年61岁,然而其创立的“汤氏头针法”独树一帜,成为我国头针六大体系之一。临床上汤氏还擅长使用“芒针疗法”和“水针疗法”,临床经验丰富。由于汤氏长期忙于教学、科研和临床,无瑕将自己的经验用文字记载下

5、来,故今天可供我们研究文献很少。汤氏共育子女六人。其幼女慧仙,克继父业,曾在上海长宁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工作,现已退休。上海针灸经络研究贺静松曾跟随汤氏,深得其传,曾发表多篇论文介绍汤氏头针疗法,为汤氏头针的传播作出了贡献。现亦已退休。71.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72.汤氏头针疗法的发展和演变汤氏头针疗法的产生和演变汤氏头针法是汤氏不断探索、不断吸取他人经验,不断总结而形成的。汤氏先后多次对其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从这些总结中我们不难找到汤氏头针疗法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上世纪70年代初,正在全国推广的焦顺发头针疗法(以下简称“焦氏头针”)引起了汤颂延的注意,他在临床上结合自己经验

6、,进行了探索。根据1975年12月汤氏总结成文“头针疗法”中称“近一二年来我们在头针临床实践中”这句话,我们可以判断汤氏是在1973年12月到74年12月才开始在临床上使用头针疗法的。现存最早的“汤氏头针疗法”文献可见于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刘立功研究员1986年的硕士论文《<针灸大成>俞穴功效的计算机分析》,其中存有汤氏四幅“中国头针”的插图。其图以黑色线条表示“焦氏头针刺激区”,红色线条表示“汤从(颂)延头针刺激区”。此图仅有会阴点、脐点、剑突点、命门点、大椎点等点,以及上焦、中焦、下焦、背等区,又有位于上焦区两侧的胁肋区,位于会阴点与命门点两侧的腰骶区,位于头项区两侧的腰区,耳

7、前的“耳前区”,还有运1(运动一区)、运2(运动二区)、感1(感觉一区)、感2(感觉二区)、血区(血管舒缩区)、静(静区)、风(风区)。这些刺激区不仅定位非常零乱而且没有区域范围,可能是汤氏最早的总结,时间当在1974年-75年之间。1975年12月汤氏对自己的头针疗法实践进行了总结(以下简称75年版本)。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只能署上“上海龙华医院下厂吴泾地区第三批医疗小分队”。根据笔者手中该总结的油印本,汤氏不但沿用头针疗法的名称,而且认为“头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