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中的虚实关系

高考诗词鉴赏中的虚实关系

ID:46902505

大小:75.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9

高考诗词鉴赏中的虚实关系_第1页
高考诗词鉴赏中的虚实关系_第2页
高考诗词鉴赏中的虚实关系_第3页
高考诗词鉴赏中的虚实关系_第4页
高考诗词鉴赏中的虚实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诗词鉴赏中的虚实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真题测试(2005年全国卷II)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答案)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诗的前两句实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三四两句“家中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2分)虚实结合,相辅相成,

2、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2分)回顾反思你得分如何?哪个地方失分?为什么没做好?你要做好怎样的知识储备?……(答案)1.缺乏诗歌鉴赏的术语,踩不到“点”。2.不能准确规范地运用术语分析诗词。知识积累1.诗歌鉴赏中最常见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虚实结合(相生)、对比、衬托、直抒胸臆2.虚实结合:(1)“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2)“虚”: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像得到的部分。3.“虚”包括四种类型:①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②想象:设想

3、的未来之境;③回忆:已逝之景(之境);④联想: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4.“虚”与“实”的关系:(1)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2)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3)其他5.虚实结合的作用:(1)虚实结合能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2)虚景和实景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诗人情感(感慨)的。(3)虚景和实景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人的情感。分解练习一、请在下列诗句后面的括号中填写“虚”或“实”。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虚)3.遥知兄弟

4、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虚)4.(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实)(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5.(1)飞流直下三千尺,(实)(2)疑是银河落九天。(虚)二、请用两种颜色的笔画出下列诗句的虚实,并在后面的括号里填写“对比”或“相辅相成”。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对比)2.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相辅相成)寐答题规范虚实结合(相生)题解题步骤:①明手法:点明是什么技巧。②阐运用: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哪里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里是虚写,写的是什么)③析效果:点

5、明关系,说清效果。(a.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b.烘托渲染氛围,表达情感)典型例题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5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明手法:虚实结合阐运用:虚写凯旋威武、繁盛热闹的往事,实写王城故址鹧鸪乱飞的眼前之景析效果:(虚景实景相反相成)虚实对比,表达了今昔盛衰无常之感。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明手法:

6、虚实结合阐运用:实写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虚写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析效果:(虚景实景相辅相成)渲染烘托一种凄凉的气氛,强化了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真题测试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问: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6分)(参考答案)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远望不见江东路),虚写梦中回到江东。虚实结合,形成对比,用梦中的

7、相见反衬现实中的孤独。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虚实结合,用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作者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问: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这首词。(6分)(参考答案)运用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