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构件抗震加固新方法

砖混结构构件抗震加固新方法

ID:46906559

大小:1.26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9

砖混结构构件抗震加固新方法_第1页
砖混结构构件抗震加固新方法_第2页
砖混结构构件抗震加固新方法_第3页
砖混结构构件抗震加固新方法_第4页
砖混结构构件抗震加固新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砖混结构构件抗震加固新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工程抗震技术 混结构构件抗震加固新方法唐山大地震中的建筑物汶川大地震中的建筑物新方法的介绍传统的后加圈梁及后加构造柱抗震加固是在建筑物的外侧捆绑式设置,为了与原墙体的连结尽可能可靠,使得做法相当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即使采取多项措施,其相对作用还是受到影响,而且这种加固方式还严重破坏原建筑风貌,显得笨重,影响建筑美观。随着加固工艺及机械设备的进步,加工所使用材料的发展,现在采用新型的嵌入式后加固圈梁及后加构造柱的新技术得以实现,其具体做法是采用机械法切割和电刨凿除法是在拟设圈梁,构造柱的相应部位墙体上开凿,形成可施工嵌入式圈梁,构

2、造柱的空间,配置钢筋和拉筋后后浇入新型材料——干拌自密实混凝土。与传统圈梁及后加构造柱抗震加固方法相比,嵌入式后加圈梁及构造柱使得新旧结构浑然一体,协同工作,将大大提高结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施工上简化了原墙体连接的构造措施,而且还尽可能的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貌。结构新材料——干拌自密实混凝土结构新材料——干拌自密实混凝土,它是以水泥为基料,以高强的材料作为粗细骨料,辅以高自流性,微膨胀性,抗渗性,抗离析等掺合料配置而成的一种具有良好抗裂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该材料可直接在现场用专用搅拌装置搅拌,专用灌注引导装置浇入干拌自密实混凝土

3、,该混凝土具有普通混凝土相关的良好性能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早强高强。浇筑1-2d强度可达到30-50MPa以上,24h即可拆模。(2)高自流性。现场加水搅拌即可使用,不需振捣便可充填全部空隙,特别适用嵌入式圈梁,构造柱的灌注空间较小的情况。(3)微膨胀性。灌浆后无收缩,保证浇筑后混凝土构件与原混凝土紧密接触。圈梁加固示意图二嵌入式圈梁的加固圈梁是增加砖混结构的抗震整体性的措施,通常抗震设计时不进行设计计算,抗构造设置。增圈梁的作用有二;一是承受结构弯曲时所产生的拉力,如外纵墙在地震时外甩力产生的弯矩超过了砖墙体本身平面外

4、抗弯强度时,此时圈梁可作为承受外甩力的梁起阻力和控制外纵墙外闪和倒塌的作用;二是保证砖混结构的整体性,装配式楼盖系统的水平地震作用是靠楼盖作为横隔板向两边墙体传递的,此时圈梁有边箍作用,可承受两横墙之间的装配式楼盖水平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外甩力。(1)加固依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7,3,3条规定:外墙及内纵墙在每层楼盖处设置圈梁,内横在每层楼盖设置圈梁。(2)加固方法;嵌入式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具体作法为;在墙体拟设圈梁的部位开槽,形成一个可施工嵌入式圈梁的空间,配置钢筋,拉结筋浇主干拌自密实混凝土。

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3·4条规定纵筋不小于4#10,具体也通过计算求得,箍筋不小于#6@250,在构造柱或拉杆锚固点两侧各500mm范围内箍筋为#6@100,而截面高度不小于120mm,如图:《三嵌入式构造柱的加固在墙体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对提高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作用相当大,其主要作用不是承担竖向荷载,而是承担抵抗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不仅增强了内外墙承担联接的整体性,而且形成了由圈梁和构造柱组成的带钢筋混凝土边框的抗侧力体系。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抗变形能力。(1)加固方法:在墙体拟设构造柱的部位开槽,在

6、原墙体形成带锯齿槽的构造柱截面,绑扎钢筋骨架并植入后加拉结筋,立模浇筑干拌自密实混凝土。嵌入式构造柱的难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如何与原墙体有可靠的联接,二是如何穿过原有楼板。(2)嵌入式构造柱与原有墙体的连接:构造柱均放置在内外墙,纵横墙交角处或楼梯拐角处,可采取销键法与捆绑法相结合,使新加构造柱与原内外墙形成整体。此构造柱应设置基础并设置拉结筋与原墙体联接,构造柱应从底层沿房屋高度贯通(3)构造柱穿楼板:为保证构造柱在高度方向为一整体,构造柱必须楼层楼板,具体做法如下:在楼层楼板处对应构造纵筋位置,在楼板上钻孔,数量可以5~6个,

7、孔径为#30,如在预应力空心板,打孔时应避开板肋,在每个孔内穿1#14钢筋,板上板下构露出550mm(搭接长度)穿好后用干拌自密实混凝土将孔塞实,填塞灌注时应尽可能充盈原楼板空洞内,塞好后于原构造处绑扎,浇筑混凝土。(4)基础:如构造柱不单独做基础,下部应伸至室内地面以下500mm构造柱加固示意图结语:采用上述嵌入式后加圈梁和构造柱方法对砖混结构进行加固,房屋的构造措施均符合现行抗震规范(GB50011-2010),加固方法也充分考虑了施工的可行性,工艺成熟,较少湿作业,造价低廉,安全可靠,竣工后,不会破坏原建筑的面貌,抗震性能

8、却大幅度提高。----建筑科学2011年第11期谢谢观赏WPSOfficeMakePresentationmuchmorefun@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