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养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养成

ID:46906703

大小:444.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11-2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养成_第1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养成_第2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养成_第3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养成_第4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养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养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方式主讲人:史凤林山西大学法学院讲座提纲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比较四、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对策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的养成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一)理念与法治理念释义二)法治理念的历史演变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一)理念与法治理念释义1、理念的含义理念,在我国《辞海》中的解释与观念相同,而观念的含义是指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观

2、念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理念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我们现在的理念一词是外来词,它源于希腊文idea和eidos。意指“形状”“图形”或“可见的形式”,即呈现在视觉中的事物的外形、形状;后来引伸出较为抽象的“本性”“构造”“种”等意义。在希腊文中,“idea和eidos就有好几种意思,除理念外,人们还曾译为观念、概念、理型、原型、范型、模式、模型、榜样、式样、意式、提式等等。”在英语中理念即“Idea”。今天理念一词虽广为流传,但仍无确切的含义。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国外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关于理念

3、的内涵界定形成了多种代表性的观点:柏拉图阿奎那康德黑格尔亚里斯多德1、柏拉图把“理念”这个词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客观存在的普遍,它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单纯的“自在实体”。2、亚里斯多德认为客观的理念并不与事物分离,而与质料相结合,存在与事物之中;3、圣·托马斯·阿奎那把“理念”称为“共相”,认为共相有三种存在,第一种存在于事物之前,作为神心中创造世界的蓝图;第二种存在于事物之中,作为事物的本质;第三作为人心中的概念

4、,即主观方面的思想。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4、康德认为:理念属于“本体界”具有不可知性,可以通过信仰来把握,它属于自由的王国和道德领域。5、黑格尔认为:理念,就是概念及其现实化理念一词,是西方哲学中经久不衰的重要概念从狭义上讲,理念是指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种悬空的理想;从广义上讲理念包括人对宇宙万物存在方式的一种必然解答、实然的领悟和应然的设计,是哲学精神性的根本体现,表现为时代和民族文化中的精神和价值追求。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中国学者对理念的解释:江山在《中国法

5、理念》一书的自序中对作了五方面的解释:1、理念即是内在精神,直至是最高本体。2、理念是被理解的东西或定在。3、理念是知识论。是事物固有的性质、内在精神、方法、客体、价值的理解和认同。4、理念是历史的成长。5、理念即哲学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所以江山先生认为:法理念既是法形态的内在,同时也是法之本体的存有。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我国学者在借鉴西方学者关于理念含义论述观点的基础上,对理念内涵的界定形成了三种代表性的观点:1、理念是指事物的理想状态。2、一种事物的本质和价值。3、主导和引导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高度抽象

6、的精神原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理念,含有理想与信念之义,指的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理想的目标模式及其基本实现途径和方法的信仰、期待和追求。它包括对于理想目标的憧憬和对通过某种基本途径和方式实现理想目标两层含义。理念具有三个特征:主观超验性,无形性、基于时代的历史性和高于时代的理想性、先导性。1)理念具有主观超验性。一是理念具有主体性。因为,理念如果缺乏主体性就会沦为神、自然或权力的婢女。所以,理念体现着一定主体的价值追求和预设,体现着主体的认识和实践理性。二是理念具有超验性。它并不完全是实践的产物,也不可能

7、都被实践所检验。它虽然也有客观性,但主要是人们理性认识的产物,是偏重主观的东西。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2)理念具有无形性。即理念是以观念的或精神的形态存在的,并没有具体的物质载体。3)理念具有基于时代的历史性和高于时代的理想性。因为,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文化必须立足于历史的坚实基础之上,同时也必须高扬理想的旗帜。失去了历史的根基理念不免变得虚幻无力或变成无理性的的张狂;如果失去了理想追求的理念就会变成僵死的存在或变成一种不堪忍受的重负。4)理念具有先导性。理念不是概念,它是既立足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特定

8、事物的理想范型,它是事物应然状态,是无限地接近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认识,他总是面向未来、对人类社会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法治理念含义法治理念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原理、精神及法治化的操作技术,它构成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法治理论的基本框架法治理念是指人们关于法治理论、理想和信念法治理念是对法治实践活动起着指导和引导作用的抽象的精神原则——这种精神原则归根到底源自于人们自身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