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影响对他人的

移情影响对他人的

ID:46909610

大小:288.8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9

移情影响对他人的_第1页
移情影响对他人的_第2页
移情影响对他人的_第3页
移情影响对他人的_第4页
移情影响对他人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移情影响对他人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移情影响对他人的认知移情研究的探讨关于移情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通过现有的研究历史对移情的界定,移情的功能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使读者从宏观的角度来对移情进行认识,本人意欲从移情的功能特别是在对他人认知方面做深入的研究。移情能影响对他人情绪、态度的认知,也影响对他人行为的归因。一、移情概念的界定移情的定义非常的复杂,它往往是与角色采择、情绪匹配以及同情等概念联系在一起,这些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移情的不同心理过程。但在移情的确切定义以及核心要素等问题上,研究者并未达成一致。纵观已有的移情定义,根据其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1.强调认知因素的移情定义移情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

2、家,心理学家利普斯(lips)提出,认为在认识领域里存在着物,自我和他者的自我三部分物是通过感性的,知觉来理解的,自我要通过内部的知觉才能理解,而理解他者的自我则必须通过移情在这个意义上,利普斯把移情也称作自我客观化。这类定义认为,移情这一心理品质的核心要素在于个体对他人内在状态的认知觉察。持有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Hogan,他认为“移情是对他人所处境遇以及心理状态在认知或想象层面上的理解,这其中并不包含对他人情感的实际体验。2.强调情绪因素的移情定义Mehrabian和Epstein为代表,他们认为移情是“对知觉到的他人情绪体验的情绪反应”。将个体在移情中产生的情绪体验视为移情的核心要素

3、,在他们看来移情是对他人产生共感的情绪反应。单纯对他人内心状态的认知觉察并不意味着个体能够体验到他人的感受,只有在真正体验到他人的感受之后,才产生真正的移情。Bengtsson,Hans,都认为,移情是对他人情绪状态或情绪条件的反应,情绪体验的核心是与他人相一致的情绪状态,而认知过程只是调节移情唤醒和影响着移情体验的强度和性质。3.强调认知与情绪融合的移情定义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作为移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和情绪似乎缺一不可。如Cohen和Strayer就认为,移情是“理解他人情绪状态以及分享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我国学者大多把移情阐述为,移情是人际交往中情感的相互作用,是对他人情绪的觉察

4、而导致自己情绪唤起的一种情感体验。尽管对于移情的定义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对其某些特征还是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认同。首先,移情被认为是在个体身上广泛存在的,并且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种个体差异的因素。其次,大多研究者都相信移情是可以测量的,有些研究者甚至编制了特定的移情测量量表,如霍根移情量表(HES)、情感移情问卷(QMEE)和人际反应指标等(IRI)等。第三,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移情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研究表明移情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二、移情的功能国外学者对移情功能的探讨和实证研究来自霍夫曼对移情和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及巴特森的移情—利他主义假说及支持这个假说的一

5、系列实验。霍夫曼从移情动机功能和移情的信息功能出发,讨论了移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功能。并根据观察者对他人忧伤的归因,将移情忧伤划分为四种以移情为基础的道德情感,这四种情感同样具有引发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功能国内学者大多从移情的发展水平来对移情进行研究,有研究表明儿童移情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李辽、邓逊史晓红王景英等人联系道德心理和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对移情进行代表性研究。我的观点国内外心理学家大多研究移情的对于社会行为的影响(如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等),很少集中深入探讨当请产生后对他人的印象,这种印象的好坏常由移情的性质和移情的程度来决定。当我们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很出现归因误差,如当事人与旁

6、观者误差,它指的是当我们观察他人的行为时,倾向于把行为归因于i其内在的特质;但对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却常用情景因素作为解释(Jones&Nisbett,1972)。但根据Regan和Totten1975年的研究,他们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与旁观者效应会减弱,他们特别指出当他人的行为使我们产生移情时,我们可能根据情境因素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假设的模型目前,据我查阅的资料看心理学家对移情的研究可用这模型来说明:他人的情绪、状态观察、体验我的认知和体验反映情绪调节或训练利社会行为我的假设:在他人i的的情绪状态到形成我的认知体验时,通常我们会对他人形成一种印象也对他人目前的行为提出一种假设,但大

7、多数心理学家对此不加解释或跳过这个阶段直接研究行为。他人的情绪、状态我的认知和体验观察、体验加工处理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反映情绪调节或训练利社会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