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生化工程》1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生化工程》1

ID:46919847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30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生化工程》1_第1页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生化工程》1_第2页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生化工程》1_第3页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生化工程》1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生化工程》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装订线安徽农业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生化工程Ⅰ》试卷(A卷)考试形式:闭卷笔试,2小时考试日期:2012年11月27日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应用生科试卷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得分评阅人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蛋白质盐析:当盐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1.5分),蛋白质溶解度随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从溶液中析出(1.5分),该技术称为蛋白质盐析。2.膜分离技术: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的混合物在通过分离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1.5分)。其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

2、留于膜的过程,即依据膜孔径的大小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1.5分)。3.双向电泳:第一向为定点聚焦电泳,使蛋白质在横向分离至各自等电点(1.5分),第二向为SDS-PAGE,使蛋白在纵向按照分子大小进行分离(1.5分)。4.超临界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1分),纯物质所呈现的流体状态,其体系性质均一,气液界面消失,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称为超临界流体(2分)。5.保留时间:指样品从柱口经过色谱柱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1.5分),包括死时间与样品在两相中分配时间的总和(1.5分)。得分评阅人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1.柱层析通常

3、具有五个组成部件,即层析柱、蠕动泵、监测器、记录仪以及收集器。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中超临界流体与目标产物的分离常用的方法有等温变第4页共4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压,等压变温以及等温等压吸附法三种。3.离心机的离心力的大小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用离心力表示,单位为g,另一种用转速表示,单位为rpm。4.细胞发酵液的预处理的方法常用的有加热,调节pH值,凝聚或凝絮,或加入以及反应剂等。5.细胞破碎技术常分为机械破碎,化学破碎,物理破碎和酶解破碎四种类型。6.电泳技术是根据各种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迁移率的不同而对物质进行分离的一类实验技术。不连续的聚丙烯酰胺

4、凝胶电泳具有三种分离效应,分别为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7.双水相系统目前常用的有高聚物/高聚物(PEG/DEX)或高聚物/盐(PEG/无机盐)。得分评阅人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序号12345678910答案×√√×××××××(×)1.在分级沉淀实验中,同种酶的纯酶溶液和粗酶溶液的分级范围相同。(√)2.沉淀与结晶均为固体析出技术,不过沉淀的析出物为无定形固体,而结晶的析出物则具有规则的排列。(√)3.等电聚焦电泳可以测定蛋白质等电点。(×)4.固液分离过程中,离心时间越长越好。(×)5.生化工程分离方法选择合理的选择步

5、骤应按照先低选择性,后高选择性;先低通量后高通量的原则来选择。(×)6.排阻层析中凝胶粒度的大小对分离效果没有直接的影响。(×)7.葡聚糖凝胶sephadexG-50,表示干胶吸水率,数字越大表示排阻极限越小。(×)8.膜分离技术中的浓差极化现象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9.反相色谱中固定相的极性比流动相大。(×)10.所有的化合物都可以用气相色谱分析。得分评阅人四简答题(共4小题,共30分)1.相对于普通液相色谱而言,高效液相色谱有哪些优势?(6分)答:①高效固定相:颗粒极细(一般为10µm以下)、规则均匀且耐压的固定相,(键合相)传质阻抗小,柱效高

6、(2分);②高压输液泵输送流动相,流速快,分析速度快(2分);③高灵敏度检测器,灵敏度大大提高。紫外检测器最小检测限可达10-9g第4页共4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而荧光检测器最小检测限可达10-12g(2分)。2.什么是膜污染?如何减轻膜污染?(7分)答:膜污染:在膜过滤过程中,溶剂中的颗粒、胶体粒子或大分子溶质由于与膜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发生吸附、沉积、造成膜或堵塞,从而使膜的通透量与分离特性发生不可逆变化现象。(3分)减轻膜勿让措施:①对料液进行预处理(过滤,调节pH)(1分);②膜运行方式的选择及制:选择错流过滤,

7、并控制溶液的温度、流速度,流动状态与压力等(1分);③系统的设计:提高传质系数或选择通量较小的膜(1分);④及时对膜组件进行清洗(1分)。3.简述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基本原理?(8分)答:其根本的原理是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巯基乙醇等还原剂后,二硫键被破坏,会以相应比例结合SDS(2分),高密度SDS所带的负电荷掩盖了蛋白质原有的电得彼此电荷差异消失(2分),同时由于二硫键的破坏,蛋白质形成直径相似的长构,长度正比于分子量,结构差异也消失(2分),若在同一条件下电泳,则蛋白质分子量的影响而发生迁移,分子量越大,迁移距离越短,分子量越小,迁移距

8、离越(2分),因而蛋白质量可通过SDS-PAGE电泳测定纯度,且其迁移率与蛋白质分子量关系,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