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化修养义

汉语文化修养义

ID:46927081

大小:83.50 KB

页数:102页

时间:2019-11-30

汉语文化修养义_第1页
汉语文化修养义_第2页
汉语文化修养义_第3页
汉语文化修养义_第4页
汉语文化修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文化修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汉语与中国文化修养》课程江汉大学张晧教授2014年教学目的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开设“汉语与中国文化修养”课程的目的,是让大学生通过学习、研究,较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发展概况,更准确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继承优秀传统,提高文化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正确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第一讲绪论一、文化考原1“文”的本义,甲骨文汉字“文”本是特殊的人形描画,即文身美饰之人、有身份的人。《周易》:“物相杂,故曰文。”《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2“化”的含义,甲骨文“化”字像人一正一倒之形,为化生之意。《周易》:“万物化生。”102/102

2、3文化释义泰勒(英)《原始文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与习惯的复合整体”。《辞海》: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错误)4人与文化。《周易》的《贲》卦《彖》辞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二、汉语简释1102/102汉语,人类的主要语言之一,又称中文、华文、华语、中国话等。最初是汉民族的通用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语、全球华人的母语。包含书

3、面语及口语两部分。汉语有声调,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时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2汉字,亦称中国字,在中华文化圈广泛使用,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源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约有5千年历史,是世界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的文字。《汉语大字典》收汉字5万6千多字,《异体字字典》收字10万6千多字。陶文,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中国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也称钟鼎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3汉字文化,八种书写形体举例:陶文→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中

4、”与“中国”,“华”与“中华”,夏”与“华夏”102/102三、中国文化概说,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指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的文明礼仪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一)中华大地的原始人类:北京猿人,蓝田人,元谋人,距今200万年的巫山人。(二)中华始祖: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女娲、神农(汉代应劭《风俗通义》);据《史记五帝本纪》“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史前文明遗址:1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千~7千年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以河南仰韶、西安半坡为代表。例如6千多年前的人面鱼纹彩陶。2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

5、的新石器文化,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千-5千多年。例如6千多年前的陶器、彩陶猪纹、稻谷、骨耜、玉石等。102/102(四)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1以人为本,重人伦轻鬼神,以人的家族群体为本。2崇德重生,《左传》“三不朽”:“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3天人合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文化”?考释“文”、“化”二字的本义。2简述汉字的起源,什么是陶文、甲骨文、金文?汉字有哪几种主要的书写形体?3何谓“三皇五帝”?简述伏羲、炎帝、黄帝的主要建树。4从汉字的角度,说明“中华”与“华夏”术语的来历。5浅说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6中

6、国文化有哪些基本特征?第二讲汉语基础理论第三讲现代汉语语音102/102第四讲现代汉语词汇第五讲成语第六讲现代汉语语法第七讲现代汉语语用第八讲周易文化第九讲中国文化源流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以自然条件为前提的。“炎黄子孙”:是全体中华民族儿女的自称。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国境域内,以汉族为主体,包括55个少数民族在内,56个民族的共同称谓。一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1102/102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发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的历史确证。原始物质文化。石器工具是最早出现的物质文化。火的使用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7、文化创造。农业、畜牧业的发明使原始物质文化更为丰富。陶器广泛出现。原始观念文化。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原始社会组织。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2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中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很优越的。中国早期文明发端于黄河、长江流域。黄土的肥沃性、江河资源与易开发性哺育了中华文明。环山面水的地势。相对自足、资源丰富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延续性的影响。延续性是指文化无突变、中断的稳定性。幅员辽阔为中国文化提供了缓冲的空间。周围高山、隔壁、大海使中国文化在一个相对对立的范围内成长。其他大文化体系对中国文化系

8、统的冲击不大。地理环境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多样性。1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