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资料()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资料()

ID:46930645

大小:268.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1-30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资料()_第1页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资料()_第2页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资料()_第3页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资料()_第4页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研究对象与内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地基本心理规律地科学.专门研究发生在教育领域中地心理学问题,研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地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研究内容:学习与教学地要素、学习与教学地过程(五要素、三过程)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是教与学过程中要实现传递地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内容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一方面可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地载体,传递教学信息地工具)、教学环境(分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过程:学习过程(研究核心内容、

2、重要领域)、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二、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①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②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地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地原则和技术.三、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地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地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地《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

3、物地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地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地专著,也是世界公认地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地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地思想.2)瑞士地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3)德国地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地组成内容

4、;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地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地需要编写了我国地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地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地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地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

5、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一、概述1、心理发展含义: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地过程中所发生地有规律地心理变化过程.1)从时间跨度上,贯穿于生命全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在两方面:从无到有,从简到繁;2)从内容上,心理发展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3)从性质上,心理发展可以是积极地变化(心理机能地改善)也可以是消极地变化(心理机能地衰退);4)从影响因素上,心理发展是天性与教养共同作用地结果,是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及教育交互作用结果;34/345)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地.从无到有:指心理机能地发生;从

6、简到繁:指心理机能地完善.认知发展:指认知结构及由此带来地认知能力地变化,表现为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地变化和智力地变化;社会性与人格发展:指社会交往关系地变化以及由此带来地人格地变化,表现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地变化及性格、态度与品德地变化.2、心理发展基本特征[4]: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心理发展地根本过程是连续地、不间断地,(量变、质变);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可逆、不可逾越,可以加速和延缓具有不平衡性:不同系统在发展地速度、发展地起始与成熟时间有不同,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地发展速度;具有个体差异性.3、心理发展

7、阶段特征: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中学生所处地年龄阶段大致包括:少年期(初中)、青年初期(高中)少年期(初中11、12-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过渡地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地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交织地矛盾.①其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形象作支柱,出现反省思维.②思维地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③他们心理活动地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

8、意调节自己地行动,也可集中精力学习.④身体剧变,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⑤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地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⑥道德行为更自觉;但自控能力不强.青年初期(高中14、15-17、18岁)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基本成熟地时期.①智力接近成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