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宅文化”

浅析“宅文化”

ID:46942031

大小:9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30

浅析“宅文化”_第1页
浅析“宅文化”_第2页
浅析“宅文化”_第3页
浅析“宅文化”_第4页
浅析“宅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宅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宅文化”成因及对当代的大学生影响及对策——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呆在宿舍或家里,过着足不出户的生活。本文主要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宅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和大学生热衷于“宅”的原因,并着重就如何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宅门”给予了建议。郑碧强,张叶云.大学生“宅”生活热的冷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57-167关键词:“宅文化”大学生社会学心理学2008年3月份的一期《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写道“广东出现御宅族……专家担心他们成为隐蔽青年”。这

2、篇文章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首次在官方大众媒体出现“宅”这个概念。根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合作的调查显示(4610人参与),59.6%的人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宅男宅女。在这次调查中,47.1%的人为宅男宅女们感到担忧,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该报道从宅男宅女们的行为表现、心理特征,为自己及社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及外在的原因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的大学生中的宅男宅女的状况,也希望通过对这种现象的关注,让公众理性面对这一现象,从而帮助身边“宅”着的朋友们早日进入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首先需要明确一下“宅男”的定义和来源

3、:最初这个定义是从御宅族的连用法而来。御宅族是指热衷于动画、漫画及游戏等次文化,以至于足不出户的族群。“宅男”的原义就是男性御宅族。后来就被引申为“对某特定事情的爱好极端偏执且不与人接触而窝在家里的人”。最初这个词带有明显的贬义,但目前普遍为各界人士使用趋于中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中国外,“宅文化”在其发源地日本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中也十分盛行:日本每三个青年人中就有一个是宅男,英国广播公司(BBC)去年曾报道说,英国18岁到30岁的年轻人当中,约四成都是宅男宅女,其中近半是学生。德国近年来还出现了

4、以“宅一族”为主要成员的网络政党。“宅男”这个词进入中国以后,多指的是引申义。这群人沉迷于电脑游戏、网上聊天、论坛,甚至回家也沉湎于某一食物,社会交往不多的人,都可以叫做“宅男”。宅男曾经是被认为因为无法适应生活而在电玩和动漫里寻找安慰的自闭一族,但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潮流。随着日剧《电车男》等一系列作品的风靡,大家开始逐渐关注这一群体。以下,仅以“宅男”代指所有的御宅一族。人们曾经片面地认为只有所谓的不良少年,不务正业之人才会成为“宅男”,但是事实上,“宅男”涉及的人群很广,他们可能是待业青年,可能是大学生,甚至可以是有稳定的工作状态的白

5、领。也许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很多,只是大家未曾意识到这已经是“宅”的状态。通过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在中国通常这一类人群的年龄通常在20~36岁之间,其中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赵思.浅谈“御宅”现象及其心理分析[J].科教文汇,2009,4:235-237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宅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应对方法。“宅文化”之所以在现在大学生中十分盛行,是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当代大学生多来自核心家庭(nuclearfamily),兄弟姐妹和伙伴的缺失让他们缺少现实中可以倾诉和交流的对象,而与父母的代沟,让他们不愿与父辈沟通。而他们是随着中国互联网

6、的诞生和发展而长大的,网络对于他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自然而然,网络成为他们表达自身喜怒哀乐的地方,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现实中无法获取的友谊、爱情、成就感、认同感等等,他们可以从网络中获取。“宅”在宿舍或者家里,在网络上展现自我,获取认同,是很多大学生宅男宅女们的不二选择。当今社会巨大的竞争压力也让“宅文化”有生根发芽的土壤。下面详细分析一下“宅文化”流行的成因:第一,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有宅倾向的年轻人在童少年时期很少有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缺乏与人的沟通能力,不知不觉中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相对隔绝,缺少正常的生活经验。而在学校生活

7、中,由于客观原因使得青少年在社会交往意愿和能力方面得不到重视。久而久之,使社会交往成为一种负担,内心想法无法及时与人沟通,形成恶性循环。第二,大众传媒。互联网的发展对宅男宅女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网上娱乐、购物、交易、订餐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轻车熟路,无须迈出家门,就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加之外来的各种关于动漫、网络的信息,和宣扬“宅”文化影视作品,也使得年轻人逐渐被这种气氛所影响。第三,激烈竞争。“一出生就没挨饿,一上学就没听课,一毕业就没工作”,可以说是90后独生子女的一个写照。伴随着大学扩招、企业改革,这一代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生活

8、压力。当现实生活于心中期望发生冲突,很多人选择了躲避。以上都是“宅文化”泛滥的社会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内因:即精神因素。人类的一切矛盾冲突,精神痛苦,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