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技术方案 报审表

道路施工技术方案 报审表

ID:46944400

大小:190.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30

道路施工技术方案 报审表_第1页
道路施工技术方案 报审表_第2页
道路施工技术方案 报审表_第3页
道路施工技术方案 报审表_第4页
道路施工技术方案 报审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路施工技术方案 报审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浙建监A2道路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岷山路(太河路~渭河路)工程编号:A2——致:宁波诚建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道路施工技术方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附:道路施工技术方案承包单位(章):项目经理:日期: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项目监理机构(章):总监理工程师:日期:本表一式三份,经项目监理机构审核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各存一份。岷山路(太河路~渭河路)工程审批人:审核人:审批人:宁波市市政设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二○○八年十月二日岷山路(太河路~渭河路

2、)工程道路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简介本工程道路全长531.29米,西起太河路,东至渭河路。道路以设计中心线为道路中心线,从道路中心线到人行道内侧的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为1.0%,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修正三次抛物线路拱。设计范围内有一条平曲线、两条竖曲线。按城市次干道设计,计算行车速度30km/h,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15年,道路高程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确定,道路排水设计采用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年。道路标准横断面总宽24m,横断面布置:5m人行道+14m机动车道+5m人行道。路面采用沥青砼面层,水泥稳定层及塘渣垫层。沥青面层采用三层结构,上层为粗型密级配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AC-13

3、C),中层为粗型密级配粒式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下层为粗型密级配粒式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合料(AC-25C)。沥青混合料必须按规定的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混合料的剩余孔隙率要求:均为3%-5%。沥青混凝土顶面容许弯沉值0.5mm;35cm厚水泥稳定层水泥含量6%,7天抗压强度3.0Mpa,压实度97%(为重型标准,下同),分二层摊铺;塘渣垫层计算弯沉值2.8mm(测定车为黄河JN-150,上同),路面底面以下塘渣层0~30cm填料最小强度CBR为6%;30~80cm填料最小强度CBR为4%,压实度为95%;80~100cm填料最小强度CBR为3%,压实度为94%;大于1

4、50cm填料最小强度CBR为3%,压实度为93%。人行道:3cm厚花岗岩火烧板+3cm厚1:2干拌水泥砂浆+12cm厚C20砼垫层+5cm厚碎石垫层+30cm厚塘渣垫层(计算弯沉值为4.5mm,压实度为90%轻型标准)。雨水口采用36×48cm边沟式单蓖雨水口,雨水口顶面比附近路面低3cm以利于接收水。二、道路工程施工准备1、施工人员必须认真熟悉设计文件和图纸。对设计中不明了的问题与修改意见,及时在设计交底时提请设计部门解决。2、施工人员必须查勘施工现场,确定施工部署,进行恢复定线测量工作。3、施工有关人员应听取设计人员的设计交底。4、复核地下隐蔽设施的位置和标高,并在图纸上注明,以备施工交底

5、。5、对路基进行检测,以便对路基作出处理方案。6、对外露的检查井、消防栓,应在图纸上标明,以备核对,避免埋设或堵塞。7、加强交通管理,注意施工时的环境保护。8、路基开工前,对树根、杂土、垃圾土、腐蚀土等必须清除,并另选符合要求的塘渣回填。9、路基开工前,必须切实做好施工期间的排水措施和防汛措施,保护施工期间排水畅通。10、施工前应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主要工序和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要求,地下隐蔽工程的位置与标高均应交底至直接操作人员。三、路基施工技术方案道路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路基,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使路基压实度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路基路段填基前,原地面上杂草、树根、

6、农作物残根、腐蚀土、垃圾等必须全部清除。在填土较高时(原地面标高与道路结构层底桥高相差40cm以上),应在红线两侧挖排水边沟,边沟横断面为倒梯形,上底宽40cm,下底宽30cm,深30cm,坡度1.5%,积水排到边沟,再就近排入河道。2、填土路基分层填筑压实,填土前应对清表后的地表土进行翻晒压实3、路基填筑时应控制填筑路基速率,加强对沉降的观测,每填一层应监测一次,路堤中心线的地面沉降速度不大于1.0cm/d,坡脚水平位移不大于0.5cm/d时才可以进行下一层的填筑。每100m设置一个监测点。4、压路机碾压时,应按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慢后快,先边后中,先高后低。碾压后的轮迹要重叠,碾压轮应超

7、过两个施工段的接缝。5、碾压时,沿中心线方向进行,压路机行车速度均匀,两次轮迹重叠宽度为30~50cm。为使土路基压实度全面达到要求,用直观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即用10T压路机碾压时其轮迹深度超过5mm时,即认为压实度还不尽符合要求,应采取措施给予补强。6、在路口及弯道处压路机边开边借道,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夯土机分层夯实,夯击面在纵横方向均应相应重叠一半,防止漏夯。7、道路沿线如池塘、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