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

ID:46958673

大小:28.0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2-01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_第1页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_第2页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_第3页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_第4页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面对新常态,中央开出的经济治理药方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持续进行的任务,这些任务的推进,必定会落在市场主体的改变上,也就是企业要创新。马克斯·韦伯指出:“一个合理的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一个附有资本会计制度的企业,也就是根据现代簿记和结算方法来确定它的收益能力的一个机构。”1作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系统要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自身也需要创新。一、供给侧问题会计视角分析供给侧结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

2、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2这些表述是问题的笼统概括,比较难以理解,换一个视角,就是“产业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为‘重重轻轻’、服务业严重落后;内部经济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投资率畸高和消费率过低;前期刺激政策,导致国民资产负债表的杠杆率猛然加速,到2014年达到283%的高位,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达到125%。”3通过这一视角,得出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库存产品积压、债务过高这样的结论,这一结论可以通过会计视角得到印证。一是会计加速了大工业生产的进程。工业革命产生的宏观环境考察比较多,在微观会计层面只有零星的论述,马克学习参考....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存在

3、最起码的先决条件,就是把合理资本会计制度作为一个供应日常需要的大工业的标准。”4在这段论述中里,韦伯就将会计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也认为:“进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5会计与大工业生产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明显的,而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特点就是投资率畸高。二是从企业微观层面来考察,财务会计的成本方法会产生负面影响,不管是完全成本法还是变动成本法,都会产生“歪曲会计利润,刺激人员过度生产,造成存货的大量积压”6的现象。这个现象在产品能够市场出清的产品经济时代,会被隐藏起来,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但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就

4、会导致生产严重过剩。原因很容易理解:产品适销→会扩建厂房→大规模生产追求规模经济→吸引竞争者,继续扩大生产→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竞相降价,打价格战→行业萧条。这是我国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的经济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高额借贷投入到简单的大生产循环系统。三在微观绩效考核上,刺激过度生产的失真会计核算“很可能产生误导性信息和产生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相悖的激励效果。”7企业绩效考核,很大程度上依赖账面利润指标:尽管使用的成本方法刺激了过度生产,造成了产品积压,但只要出售一件产品,会计核算上依然会有利润。其他库存即使是无效,也依然作为资产在账面上反应,即使有资产减值等弥补措施,但那是事后控制,不能从根

5、本上改变生产过程。错误的考核依据会导致企业盈利下降、现金流枯竭等现象。学习参考....由此看出,传统会计核算与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及技术革新加速存在着矛盾,依据传统的会计信息会产生错误的决策,存在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引入新分析方法的诉求。这是会计创新的必要性。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计视角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8这也是宏观要求,理解起来同样困难,落到技术上就很清楚了,“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6、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9这“五大重点任务”有三件与会计是直接相关的,如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管理会计都可以提出解决方案。一是在去库存方面,在产出决策的源头,管理会计就应该参与。在作出产品生产决策时,在产品能够市场出清的情况下,要考虑同样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考虑是不是有更好的选择;在生产规模扩张阶段,要考虑投入边际递减效应,利用量本利等工具控制简单生产规模的扩大;在产品成熟期,要根据销售节奏,控制仓库水平和生产节奏,使生产、仓储和销售达到经济平衡;在产品衰退期,要生产及仓储水平都要迅速下降。这些都需要管理会计工具来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二是在降成本方面,还是以上面的生产过程为例,通常

7、扩大生产规模的做法,是同比例移植,各种生产要素同等配学习参考....置,甚至人员、厂房、设备等固定性费用支出的比例更大,产生了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在此过程中,我们既看不到技术升级、人工产出的提高,也看不到产品迭代的创新,前者是要素生产率的问题,后者是提高供给质量的问题。稻盛和夫说的很形象:“不能增加固定费用,而要消减固定费用,如果不能时时意识到这一点,固定费用很快就会增加,最终会使企业体质恶化。”10意味着要用更少的资源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