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空间的魅力

第3课空间的魅力

ID:46960165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2-01

第3课空间的魅力_第1页
第3课空间的魅力_第2页
第3课空间的魅力_第3页
第3课空间的魅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3课空间的魅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空间的魅力(教学设计)(美术与环境)七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紫云第二中学吴崇俊2017.09一、教材分析:教材从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导入,侧重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原理的教学,并提出贴近学生生活的不同学习方式,注意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与小学5-6年级透视知识内容标准比较,本课教材适度规定了透视知识的深度和完整性,意在使学生获得一个在中学阶段学习美术的相应的造型基础。二、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原理。2、掌握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空间关系的方法。3、熟悉、理解生活中和绘画作品中近大远

2、小的透视现象,提高审美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原理。四、教学难点: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空间关系。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方法:课件辅助、讲解示范、直观教学。七、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1、老师讲述:透视学是绘画专业的一门技法理论,属自然科学。透视对于绘画的重要性犹如语法对于写文章,逻辑对于思维活动那样,是必不可少的。“透视”这个概念就完整的意义来说,应包括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我们所研究的是形体透视。透视画法是绘画的基础知识,它是研究描绘客观物体的长短

3、、高低、宽窄、大小的远近变化的科学方法。2、让学生观看课件中幻灯片(第一张到第七张)及课本中的内容。(二)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的内容。(8分钟)(三)课堂点拨:利用课件辅助点拨学生不易弄懂的透视知识(第八张到第23张)(18分钟)1、透视现象:反映物体近大远小的现象或物体在空间中近大远小等的视觉变化。2、视点、视平线、消失点:3、平行透视:方形平面的两对边线,一对平行于画面,另一对垂直于画面,故平行透视又可称作直角透视或一点透视。如正对我们眼睛的桌子、房子等。4、成角透视:方形平面的两对边线,同

4、画面所成两个夹角相加为90度角,两角互为余角,故成角透视又可称作余角透视或两点透视。5、焦点透视:在画面上把视点固定为一点,并且只有一个视向6、圆面透视:离视平线越近,所形成的椭圆就越扁,反之就越大。7、散点透视:在画面上存在多个视点或多个视向。如我国传统山水画常采用散点透视法。(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明显的例子。8、透视变化的必要条件:①有三度空间;(高、宽、深)②对观者必须是有远、有近。9、远近变化的基本规律有三:①属于直线方向的画法:平行直线要消失到一点,这个点叫消点也叫灭点。如:渐

5、渐远逝的铁轨,纵深整齐的队列,道路两旁的树木等。②物体大小变化:近大远小。例如看向远伸延的铁路,单看两条铁轨就是平行线消失到一点,看前后的枕木就是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粗远细,近的清楚,远的模糊。③平面方向的画法:平面要消失到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消线也叫灭线。“平面”这个概念要和平面形区别开来,平面是太无边际的。平面形是有限的。平面形向四周无限扩展即为平面。所以平面形包含在平面之中。10、平视、仰视、俯视:(四)课堂练习:(10分钟)1、在P10、P11、P12有几幅画和照片都很好地利用了透视关

6、系,使画面呈现了纵深感和立体感。请说说它们各自属于哪一种透视关系。答案:(1)、《书、键盘、鼠标》、《北京水立方游泳馆夜景》、《街景》属于成角透视。(2)、《教室》属于平行透视。(3)、《铁轨》属于平行透视和焦点透视。(4)、《荷塘》、《荷塘边》、《北京天坛祈年殿》属于圆面透视。(5)、《卢浮宫博物馆室内场景》、《村道》属于焦点透视。2、在8开纸上画出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3、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做点评。(五)课堂小结:(1分钟)今天我们学习了透视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原理和基本特

7、征,希望同学们课后多注意观察,画出准确的透视图来。(六)课外练习:(1分钟)利用课堂上所学透视知识画自己最喜欢的房屋或者校园风景。教学反思空间的魅力(导学案)(美术与环境)七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紫云第二中学吴崇俊2017.09一、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原理。2、掌握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空间关系的方法。3、熟悉、理解生活中和绘画作品中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等的透视现象,提高审美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二、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原理。三、学习难点: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空间关系。四、预

8、习检测:1、分小组欣赏课本第10、11、12页的名画和图片,写出它们属于什么透视关系?(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焦点透视、圆面透视)(1)、《书、键盘、鼠标》、《北京水立方游泳馆夜景》、《街景》属于____透视。(2)、《教室》属于____透视。(3)、《铁轨》属于____透视和____透视。(4)、《荷塘》、《荷塘边》、《北京天坛祈年殿》属于____透视。(5)、《卢浮宫博物馆室内场景》、《村道》属于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