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历史大洪水

汉江历史大洪水

ID:46964531

大小:53.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2-01

汉江历史大洪水_第1页
汉江历史大洪水_第2页
汉江历史大洪水_第3页
汉江历史大洪水_第4页
汉江历史大洪水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江历史大洪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汉江历史大洪水汉江历史大洪水1、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公元1153年,长江爆发了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据忠县瓦渣地南宋水文石刻记载,当地的洪水位高达158米,有专家估算,对应宜昌站洪峰流量为94000m3/s,是有历史记录以来的第一次特大洪水。74年后,公元1227年,长江千年一遇特大洪水再次爆发,据石刻记载比前次洪水还“高三尺许",我们估算当时宜昌站洪峰流量在100000m3/s左右。据《宋史·高宗纪》载:绍兴二十三年六月已卯,潼川大水。九月甲午,赈潼川被水州县。《宋史·五行志》载:绍兴二十三年,金堂县大水,漳州府江溢,浸城内外民庐。明万历《合川志》载

2、:绍兴二十三年,涪江决,州遭巨浸。又据重庆市博物馆《川江洪水调查报告》,忠县东云乡长江岸石壁有两处宋代石刻,记述“绍兴二十三年癸酉六月二十六日水泛涨。”这是长江干流上发现最早的洪水题刻。据洪痕实测,忠县洪峰水位为155.6米。又据历史洪水调查,宜昌站洪峰水位为58.06米,推算流量为92800立方米每秒,3天洪量为232.7亿立方米。该年,长江上游干流沿线均为特大洪水,中下游有些支流也发生大水。中游主要在沅江一带,下游主要在水阳江和太湖流域。2、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1-115)汉江洪水学习参考.....据《陕西通志》载:“万历十一年癸末夏四月,兴安州(今安康)

3、猛雨数日,汉江溺溢,……全城淹没一空,溺死者五千余人。”《石泉县志》亦载:“四月大雨汉水溢,居民溺死无算。”安康下游蜀河镇滨江山崖上洪水石刻记述:“万历十一年水至此高三尺,四月二十三日(即6月12日)起。”经估算,安康站洪峰流量为36000立方米每秒,为近900年来的最大洪水。下游黄家港(集水面积95217平方公里)洪峰流量达61000立方米每秒。沿江千余公里所有城镇均遭受严重灾害,范围之广,灾情之重,为汉江历史上少见。安康在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洪灾中,这次洪水冲毁老城,溺死5000余人,阖门全溺者、无考者未计算在内,是陕西历史上有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洪灾,

4、灾后被迫在城南赵台山下修建新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和四十五年(1706年),又迭遭洪水,被迫再次迁往新城,至嘉庆十三年(1808年)才迁回老城,重建城堤,防范洪水。民国10年(1921年)大水,“坐在城堤顶上可以洗脚”。1949年陕西旬阳旬河和汉江的交汇处陕西旬阳旬河和汉江的交汇处大水,西关民房内洪水达1米深。1965年和1974年老城东、西关均被水淹。3、汉江上游7月31日特大洪水,安康站洪峰流量31000立方米/秒,约200年一遇,淹没安康老城,死亡870人,经济损失5亿多元。学习参考.....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安康,从石泉到白河这一段共长330公里,经月

5、河河口以下,自西折向东北,进入开阔的安康盆地,流程大约15公里,环抱了整个安康城区。安康城周围并非只有这一条河。南山的施家沟、陈家沟,城东还有一条比较大的黄洋河。大大小小几条河、沟,“夹击”着安康城。加上流经城区的汉江河段形势复杂,收缩变化剧烈,每逢夏秋暴雨,下游峡谷阻流,江水上溯回壅,洪水必然泛滥,致使安康城区背腹受袭,常常陷入汪洋。记者查询了《安康地区志》、《安康县志》、《陕西省自然灾害史》、《安康日报》等史志报刊。第一次明确文字记载安康遭受洪灾的,是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天监元年(502),“汉水溢,县城居民避水赵台山”(今新城附近)。其后,“自汉迄清两千余年,记大水

6、者三十五次,全城沦陷者十余次,足见吾邑所处地势以水灾为最烈。”据记载,北周天和四年(569),安康县城从江北的丘陵地带移建到汉江南岸,从此遭遇洪水十分频繁,平均隔上几十年,有时不过间隔了几年,大水必然陷城。最惨的,当属明万历十一年(1583),全城灭顶。《陕西省自然灾害史》记载,宋绍兴三年(1133),秋八月,“大水入城”。到了明代,洪水尤为惨烈。明永乐十四年(1416),五月,“汉水涨溢,淹没州城,公私庐舍无存者。”而明万历十一年(1583)四月的洪灾,至今是安康洪灾最惨的一次。“兴安州雹如鸡卵,猛雨数日,汉水涨溢,高城丈余,全城淹没,公署民舍一空,溺死者五千余人,

7、全家淹死无殓者甚多。”学习参考.....这次洪水与1983年最高洪水位相当,直抵南山脚下,也到了今天安康新城北门口下。到了明、清时期,伴随着大规模移民定居,安康城区的人口迅速增长,而不断到来的洪水,更是涂炭生灵。清顺治四年(1647),人们在经历了上一次的水灾后迁回旧城,结果当年又遇上一次大水,“淹没州境田舍人畜”。到了康熙四十五年(1706),“汉水溢城”。雍正二年(1724),“汉水暴涨,冲入兴安州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这场水灾来势凶猛,志书记载颇为详尽:“是年闰五月暴雨连晨,汉江泛涨,诸堤既有倾塌,初五日大水入城,小北门地形微低,初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