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第四节普通话声调

语音第四节普通话声调

ID:46970983

大小:252.16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2-02

语音第四节普通话声调_第1页
语音第四节普通话声调_第2页
语音第四节普通话声调_第3页
语音第四节普通话声调_第4页
语音第四节普通话声调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音第四节普通话声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普通话声调@学习要点1.了解普通话声调的性质和功能2.调值、调类、调型、调号的特点3.读准普通话的声调4.初步古今声调的演变5.一般了解普通话声调与方言声调的异同普通话声调►声调是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这是区别于其他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汉语的声调可以区别意义,同时还有区别词性以及产生韵律美等多方面的作用,对汉语来说,声调是非常重要的。►普通话的音节大约只有400个左右,声调在区别意义方面显得特别重要。汉语的声调主要体现为字调,有规则地选用不同声调的字,可以使音节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形成优美的韵律,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汉语的诗

2、歌、韵文讲究平仄相间,上下相对的搭配,就是为了读起来铿锵悦耳,和谐动听。一、调值和调类1、调值、调型、调号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即声调高低升降的具体变化。调值的确定通常采用“五度标调法”。调型——即声调的类型,指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模式。调型大致可分为平、升、降、曲折四大类。调号——即声调的符号,指标写声调所用的简单明了的符号。即把五度标调法的图形简化为一种不标刻度的声调符号。►普通话四声,汉语拼音方案中使用的声调符号是ˉˊˇˋ,也可以直接用阿拉伯数字标在音节的右上角来表示。2、调类——声调的类别,即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别。►调类是由

3、调值决定的,一般来说,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有多少种声调调值,就有多少个调类。如:太原5、苏州7、上海5、福州7、广州9、玉林10►声调的类别由调值决定,但是声调的名称并不是由调值决定的。第一、二、三、四声只是个顺序,并没有特别的意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些名称则是根据中古时期“平、上、去、入”四声的名称沿用下来的。使用这些名称,目的就是便于了解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合情况。二、普通话声调分析►普通话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一平二升三曲四降)►普通话四声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调型差别大,区别

4、明显。1.阴平(第一声)声调高而平,没有升降变化,起点、终点都在最高5度上,调值标为55,又称为高平调,或55调。例如:“高、天、轻、松”等。2.阳平(第二声)声调由中向高扬起,起点在3度,终点在5度,调值标为35,又叫中升调或35调。例如:“唐、阳、王、娘”等。3.上声(第三声)声调由次低降到最低,再升到次高。这个调型前半段是低降,后半段升高的曲折调。起点是2度,降到1度,又升到4度,调值标为214。因为先降后升,又叫降升调或214调。例如:“老、马、九、女”等。4.去声(第四声)声调由最高降到最低,中间没有曲折。起点是5度,终点是1度,调值标为51,又

5、叫全降调或51调。例如:“树、木、靠、岸”等。声调口诀起音高高一路平,由中到高往上升,先降然后再升起,高处猛降到底层。1、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伯伯磨墨,墨破,伯伯摸墨;姥姥烙酪,酪老,姥姥捞酪;舅舅救鸠,鸠飞,舅舅揪鸠。2、老师老是叫老史去捞石,老史老是让老石去捞石,老石老是看老史不捞石,老师老是说老史不老实。三、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的关系1、“四声”的不同内涵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虽名称相同,但内涵是不一样的。声调演变最重要的两条规律是:浊上归去入派四声要理解这两条规律,首先须清楚与它们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1)清浊和阴阳所谓“清”,指声母是清辅

6、音;所谓“浊”,指声母是浊辅音。由于声母的清浊与声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传统音韵学把四声分为两类:清辅音声母的声调叫做“阴平、阴上、阴去、阴入”,而把浊辅音声母的声调叫做“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因此声调区分阴阳调,是依据声母是清辅音还是浊辅音来定的。(2)全浊和次浊全浊声母指声带振动的塞音、塞擦音、擦音;次浊声母指声带振动的鼻音和边音以及零声母(m、n、ng、l、r)。►在普通话里,除了一个舌尖后浊擦音r外,全浊辅音已全部清化。南方的部分汉语方言今天仍然保留全浊辅音声母,例如吴语、湘语闽语等方言。2、声调演变的对应规律(1)浊上归去普通话里的阴平、阳

7、平分别来自古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这条规律较为整齐。上声的情况比较特殊,上声分为阴上和阳上,阴上发展到现在仍是上声(水果草稿);阳上又分为全浊阳上和次浊阳上,次浊阳上也仍读上声(美满你我),只有全浊上声发生了变化,归入了去声,即所谓“浊上归去”(动荡舅父)。(2)入派四声古汉语入声今天的表现(有无及归属的不同)被作为划分汉语方言的标准之一。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里,古汉语的阳入声的演变比较有规律,只有少数例外:(1)古全浊入声一般归入阳平,如:杂、学、别、及、达、拔、滑、绝、直、席、敌、读、局、服、俗等。但也有一部分归入去声,如:特、续、获、剧、述、术、

8、秩等。(2)古次浊入声归为去声,如:木、麦、逆、虐、力、律、肉、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