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的发展趋势

ID:46973872

大小:97.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2-02

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的发展趋势_第1页
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的发展趋势_第2页
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的发展趋势_第3页
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的发展趋势_第4页
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的发展趋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的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甘肃省政法学院学年论文论文题目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发展趋势学科专业计算机作者姓名马西芝指导教师提交日期2012年11月学习参考.....学年论文开题报告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的发展趋势专业:计算机班级:02学号:17姓名:马西芝指导教师:2012年11月学习参考.....第一章题目的来源、目标和意义一、题目的来源今世界是信息化急速发展的社会,信息的安全对于当下世界来说已是迫不及待的头等大事。在这种背景下,作为21世纪的高新人才,我们更要明白和了解计算机病毒以及它的防范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引领社会发展的步伐。二、题目的目标了解各种计算机

2、病毒传播的模式以及应对的方法,预测未来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计算机安全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三、题目的意义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计算机的发展之中,对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进行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帮助。第二章目前国内外相关工作情况一、计算机病毒(一)计算机病毒的内涵  计算机病毒(Computer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为:“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自80年代莫里斯

3、编制的第—个“蠕虫”病毒程序至今,世界上已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二)计算机病毒类型1、按传染方式分⑴引导区型病毒⑵文件型病毒⑶混合型病毒⑷宏病毒学习参考.....2、按连接方式分⑴源码型病毒⑵入侵型病毒⑶操作系统型病毒⑷外壳型病毒(三)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网络影响是灾难性的。从80年的“蠕虫”“小球”病毒起至今,计算机使用者都在和计算机病毒斗争,创造了形形色色的病毒产品和方案。但是随着近年Internet的发展,E-MAIL和一批网络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人类信息的传播方式和生活,同时也使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迅速增加,扩散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一批

4、新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力的病毒,对企业及个人用户的破坏性和传染力是以往的病毒类型所不可比拟的。病毒的主发地点和传播方式己经由以往的单机之间的介质传染完成了向网络系统的转化,类似于“CIH,Melisa,Exploer”网络传染性质的病毒大量出现,一旦企业或单位被病毒侵入并发作,造成的损失和责任是难以承受的。病毒和防病毒之间的斗争已经进入了由“杀”病毒到“防”病毒的时代。企业或单位只有拒病毒于网络之外,才能保证数据的真正安全。二、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研究 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计算机程序,它能影响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正常运行,破坏数据的正确性与完整性,造成计算机或计算机网

5、络瘫痪,给人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且成上升的趋势。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不言而喻,人类面临这一世界性的公害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性,即计算机病毒在静态时储存于磁盘、硬盘、光盘等辅存和CMOS中,而激活后则驻留在内存中;利用这个特性反病毒软件手工、自动或定时对这些病毒场所进行查毒杀毒来进行反病毒的技术称为软件反病毒技术。 目前,比较流行的病毒检查方法有——搜索法用含有的特定字符串对被检测的对象进行扫描,如果在被检测对象内部发现了某一种特定字节串,则表明发现了该字符串所代表的病毒。该种软件主要包括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代码串组成的病毒

6、代码学习参考.....第二章现有的工作基础、需要的工作条件一、工作基础随着计算机病毒越来越猖撅,计算机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计算机反病毒技术也发展得越来越快。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入手,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内涵、类型及特点。介绍CPU反病毒技术、实时反病毒技术、虚拟机技术和主动内核技术等。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计算机网络反病毒的几点策略。二、所需的工作条件CPU反病毒技术、实时反病毒技术、虚拟机技术和主动内核技术等。第四章预期结果通过本论文编排、写作,达到对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更深一步的认识。学习参考.....学年论文教师指导意见书附表一论文题目计算机病毒与反

7、病毒的发展趋势选题方向计算机软件方向学生姓名马西芝专业计算机年级、班级02一、对论文选题及写作纲要的指导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二、对论文初稿的指导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三、对论文修订稿的指导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四、对学生文献收集、分析及运用能力的综合评价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学习参考.....学年论文评价表附表二指导教师评语:成绩:签名:年月日评阅人评语:成绩:签名:年月日学科答辩小组评语:成绩:答辩小组组长签名:年月日学院答辩领导小组意见:签名:年月日指导教师评阅人答辩小组最终成绩学习参考.....(占%)(占%)(占%)说明: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

8、辩小组按百分制赋分,各项所占比重参考值分别为:40%、20%、4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