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ID:46995394

大小:53.1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2-02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1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2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3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4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一、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藉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

2、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诗要自己“跑”出来。诗怎么自己“跑”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就作者还是读者而言,都是从吟诵得来的。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语言文字伴随着这个节奏的律动自己“跑”出来。真正的好诗绝不是查着字典、对着韵书一个字一个字拼

3、凑出来的,一定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所谓字从音出、字从韵出,使用的文字是从它的发音、它的声韵出来的。所以作诗的时候为什么用这个字不用那个字,有时候是因为意思的关系,有时候是因为声音的关系。当你做这种斟酌的时候,不是纯粹的理性,是你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辨别出来的,很微妙,很见功力。吟诵不是制造一个音乐的调子去唱,它不死板。每个人都不同,同一个人的吟诵也会不同。同一首诗你可以早晨吟的时候调子高一点,晚上吟的时候低一点,也可以今天吟得快一点,明天吟得慢一点,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

4、打成一片。中国的吟诵不是拿唱歌的调子教大家齐唱、不是花腔女高音,也不是《关雎》一个声调,《硕鼠》另外一个声调,《将仲子》又一个声调。中国诗歌的吟诵,就是要在相同的声调之中,很微妙地传达出不同的感受。外表看起来很简单,四个字一句,两个字一个停顿,都差不多。可是你念的时候,哪个字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有很微妙的差别,变化万端。中国的吟诵本来就不是表演的,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中要很多听众来欣赏的,而是像我小的时候,我母亲、伯母的曼声低吟,自己的感情跟这首诗要能够结合在一起,你今天晚上的心情是这样子所以你读得高一点

5、,明天你心情那样子就读得低一点,其中的变化虽然很微妙、很多,但节奏是不变的。(摘编自叶嘉莹《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吟诵要依循诗歌语言特点和平仄音韵,是文字、声音和情意的综合表达。B.吟诵比朗诵对作品内涵体会更深,因为吟诵把诗中感情的起伏变化表现出来了。C.诗人作诗的时候决定用哪个字是由诗人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决定出来的。D.中国的吟诵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也不需要很多听众来欣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

6、第一自然段先分析了吟诵的内涵,然后指出了吟诵的目的与基础。B.文章论述了吟诵与写诗之间的联系,认为好诗是伴随吟诵而写出来的。。C.文章表明了作者希望吟诵这一读书方法和表达方式能得到传承的态度。D.文章将吟诵与唱歌作了对比分析,并且提出了吟诵与唱歌的不同之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把握好作者与诗歌情意以及读诵的节奏平仄,才能使自由吟诵通达。B.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C.同一个人吟诵同一首诗也常有不同,因为吟诵者周边的环境在时刻变化

7、着。D.中国诗歌的吟诵,虽然有相同的声调,但其中的变化很微妙、很多,能传达出不同的感受。(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满分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0%和26.2%。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达480

8、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新华网数据新闻)材料二:如今,很多乡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让更多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