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ID:47002139

大小:22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2-0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1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3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4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明确目标: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重点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重难点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德育检测:课前预学1.注意下列红色字的读音彷徨袖手旁观pánghuángxiù埋没不知所措mòcuò2.哪位同学来说说,什么叫“格物致知”?速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自学指导:速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迅速抓住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以及承上启下的段落或各段的关键句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合作助学: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提出希望,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3---12)

2、(13)提出论题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1---2)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交流展示质疑问学:你认为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自学指导:速读课文,回顾常见的论证方法,从文中找到相应语段,并做标记或批注。列举事例阐述道理论述角度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反面列举事例阐述道理论述角度(4)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把探察外界误

3、认为探讨自己。反面(8)通过实验来了解竹子的性质的例子。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有计划的探测。正面(11)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的事例。传统教育对中国学生的影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反面(12)个人的亲身经历。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反面结合课文并联系实际,谈谈格物致知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总结: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检测促学: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2、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

4、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3、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3、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