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性善论的核心阐述

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性善论的核心阐述

ID:47003008

大小:2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2-03

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性善论的核心阐述_第1页
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性善论的核心阐述_第2页
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性善论的核心阐述_第3页
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性善论的核心阐述_第4页
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性善论的核心阐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性善论的核心阐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

2、并长于论辩。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注释(1)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2)乍:突然、忽然。(3)怵惕:惊惧。侧隐:哀痛,同情。(4)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5)要(yao)誉:博取

3、名誉。要同“邀”,求。“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6)端:开端,起源.源头。(7)我:同“己”。(8)然,同“燃”。(9)保:定,安定。译文孟子说:“人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爱心、同情心、怜悯心,古代君王正因为有不忍伤害别人的爱心、同情心、怜悯心,才有不忍伤

4、害别人的政策。以不忍伤害别人之心,行为于不忍伤害别人的政策,治理天下就象在手掌上玩东西一样了。所以说到人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之心这个问题,比如突然见到一个小孩将要掉下井去,人们都有恐惧害怕警惕的心理,既不是要跟孩子的父母攀亲结交,也不是要求取乡党朋友的称誉,更不是厌恶担心别人指责自己见死不救的坏名声才产生怵惕恻隐之心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之心的人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憎恶之心的人不能算是人,没有谦让之心的人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辨别之心的人不能算是人。同情恻隐之心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关系的开端,羞耻

5、憎恶之心是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开端,谦让之心是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开端,是非辨别之心是开启智慧的开端。一个人之所以有这四个开端,就好比身体有四肢一样。具有这四个开端而自己说自己做不到的,是自暴自弃;认为君王不能做到的,是伤害君王的人。所有自身具备这四种开端的人,如果懂得就会将它们发扬光大,就象刚刚点燃的火会蔓延,就象刚刚喷出的泉水会流到远处。如果能充分发扬它,便足以使四海安定;如果不能充分发扬它,也就不足以侍奉父母了。”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四心四端”,请从文中找出原句。所谓“四心四端”,就是“恻隐

6、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从性善论出发,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这四种德行,即来自四种情感,故称四端。请归纳出人与非人的主要区别?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区别于“非人”,就是因为人有“四心”及在此基础上扩充的“四德”——仁义礼智,而“非人”则没有。这便是孟子“性善论”的具体内容。内容简析主旨归纳“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它大体包括以下这样的内容:(一)人性是善的。(二)性善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差

7、别。(三)人的善性体现为恻隐、羞恶、辞让和是非四心。谈谈你对“性善论”的理解?总结首先,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让人们相信自己的本性是善良的,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善人,这其中包含着一种鼓舞人们追求理想人格,教人充满自信的精神,提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性善论也强调了人们要注重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性善论也警示后人,善性虽是天之所赋,却易于失去。如果没有后天环境对善端的培育和引导,人的善良本性也会由于缺乏关照而丧失殆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