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必修

高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必修

ID:47008461

大小:1.72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2-03

高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必修_第1页
高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必修_第2页
高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必修_第3页
高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必修_第4页
高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回忆1、苏联成立于?2、苏联工业化方针最显著的特点是?3、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特点?4、“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的标志是?5、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1922.12.30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必须为重工业服务“一五”:“二五”:工业—农业国工业强国速度_______经济快计划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积极消极1、2、3、政治:经济:Evaluationonly.CreatedwithAspose.Slidesfor.NET3.5ClientProfile5.2.0.0.Copyright2004-2011AsposePtyLtd.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Evalua

2、tiononly.CreatedwithAspose.Slidesfor.NET3.5ClientProfile5.2.0.0.Copyright2004-2011AsposePtyLtd.一、赫鲁晓夫的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1953年3月5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1879~1953)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逝世。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局一度动荡,赫鲁晓夫先是发动高层同僚一举铲除了贝利亚,接着,他又成功地剥夺了马林科夫的政府首脑地位。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1956年2月,召开了苏共“二十大”。Evaluat

3、iononly.CreatedwithAspose.Slidesfor.NET3.5ClientProfile5.2.0.0.Copyright2004-2011AsposePtyLtd.(二)、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会议概况:①赫鲁晓夫作党中央的工作总结报告。②大会还听取了赫鲁晓夫作的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思考?当时苏联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要想改革,就必须对准突破口(切入点)Evaluationonly.CreatedwithAspose.Slidesfor.NET3.5ClientProfile5.2.0.0.Copyright2004-2011AsposePtyLtd.(三)

4、、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1、政治改革:会后苏联开展了批判斯大林的活动,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二十大”过后,出于赫鲁晓夫的主动,组织了约百来个专门委员会,对各劳改营和流放点的所有政治犯进行重新审查。这样从“1956年至1957年间七八百万人获释回家。另有五六百万人死后恢复名誉。”大规模政治恐怖及与之相伴的劳改营体系从此在苏联完全成为过去(1)、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2)、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Evaluationonly.CreatedwithAspose.Slidesfor.NET3.5ClientProfile5.2.0.0.Copyrigh

5、t2004-2011AsposePtyLtd.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也不能满足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担当起冲破“斯大林模式”的重任,开始了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首先从农业开始。2、经济改革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此可发现什么问题?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在农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工业方面,他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机构的措施。Evaluati

6、ononly.CreatedwithAspose.Slidesfor.NET3.5ClientProfile5.2.0.0.Copyright2004-2011AsposePtyLtd.东方1号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接见永载史册的"征服宇宙空间英雄"尤里.加加林赫’生平最“得意”之作:在联合国大会演讲席上,当着全世界代表拖下大皮鞋,用手一边大力敲打演讲台,一边大吐“口水”(口沫横飞)——十张纸巾都不够!!!Evaluationonly.CreatedwithAspose.Slidesfor.NET3.5ClientProfile5.2.0.0.Copyright2004-2011A

7、sposePtyLtd.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赫鲁晓夫(1894—1971)Evaluationonly.CreatedwithAspose.Slidesfor.NET3.5ClientProfile5.2.0.0.Copyright2004-2011AsposePtyLtd.(四)、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成效甚微1、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