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K3煤层-教学煤矿矿井采区设计

K2-K3煤层-教学煤矿矿井采区设计

ID:47031908

大小:460.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7-01

K2-K3煤层-教学煤矿矿井采区设计_第1页
K2-K3煤层-教学煤矿矿井采区设计_第2页
K2-K3煤层-教学煤矿矿井采区设计_第3页
K2-K3煤层-教学煤矿矿井采区设计_第4页
K2-K3煤层-教学煤矿矿井采区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K2-K3煤层-教学煤矿矿井采区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工程学院《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教学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学生姓名:学院:安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专业课程:煤矿开采学指导教师:2017年12月27日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职称):日期:课程设计要求教学煤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某采区综合柱状图见图1,煤层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不同。该采区走向长度3000m,倾斜长度1100m,采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2-3,各煤层瓦斯涌出量也较小。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m,煤层露头为-30m。K2煤层倾角为12°,K3煤层倾角为8°。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煤层底版下方的稳定岩层中(灰色中

2、、细砂岩互层,厚度24.68m),为满足该采区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对采区内K2煤层开采的设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储量计算,采区生产能力确定及采区服务年限;2.区段的划分,工作面长度的确定,区段的接替;3.采区准备巷道的布置及生产系统(不同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4.上部车场、中部车场及下部车场的确定;5.采煤工艺设计(工艺过程,工作制度,作业循环图表等)’6.采区准备巷道平面图及剖面图的绘制设计要求:1.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独立地完成计算、绘图、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作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设计成果达到较高

3、水平。2.要通过计算确定的,必须有必要的计算步骤和过程。要参照有关规范和经验确定的,请说明确定理由。设计参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矿井采矿设计手册》、《煤矿开采学》、《煤炭矿井制图规范》等.3.说明书用稿纸手写或者打印,要求字迹工整,内容完整,表格要用统一编号和表头。图纸绘制用CAD,绘图比例用1:5000,打印输出比例为1:1,纸型为A1。图纸格式要求参照示例;线型、线宽及图例,参照采矿设计手册采矿制图部分要求。4.提交的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及有关图纸采区综合柱状图序号岩柱厚度(m)岩性描述18.60灰色泥质页岩,砂页岩互层2-------------------------

4、-----------------------------------------------------------------------------8.40泥质细砂岩,碳质页岩互层3----------0.20碳质页岩,松软46.9灰色细砂岩,中硬、稳定54.20灰色砂质泥岩,细砂岩互层,坚硬6----------------------------------------------------------7.80灰色砂质泥岩73.0K2煤层,密度1.40t/m38----------------------------------------------------------4.

5、60薄层泥质细砂岩,稳定9··················3.20灰色细砂岩,中硬、稳定102.20K3煤层,煤质中硬,密度1.50t/m311。。。。。。。。。3.20灰白色粗砂岩、坚硬、抗压强度60—80Mps12。。。。。。。。。24.68灰色中、细砂岩互层目录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形特征1一、采区概况1二、地质特征1第二章采区巷道布置2一、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2二、采区内的再划分32.2.1确定工作面长度及采区区段数目32.2.2确定工作面生产能力42.2.3确定工作面数5三、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52.3.1完善开拓巷道52.3.2确定巷道布置系统及采区布置方案分析比较52

6、.3.3确定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式92.3.4工作面推进位置的确定92.3.5确定通风布置系统92.3.6采区车场选型9第三章采煤工艺设计10一、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103.1.1选取K2煤层为对象,进行采煤工艺设计。103.1.2综采工作面的设备。103.1.3采煤与装煤103.1.4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参数113.1.5运煤12二、工作面合理长度确定143.2.1煤层地质条件143.2.2工作面生产能力143.2.3运输设备143.2.4顶板管理及通风能力143.2.5经济合理的工作面长度15三、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163.3.1循环作业图表163.3.2劳动组织表16课程设计总结1

7、7参考文献18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形特征一、采区概况教学煤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某采区综合柱状图见图1,煤层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不同。该采区走向长度3000m,倾斜长度1100m,采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2-3,各煤层瓦斯涌出量也较小。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m,煤层露头为-30m。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煤层底版下方的稳定岩层中(灰色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