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种常见地岩石》教学设计课题

《认识几种常见地岩石》教学设计课题

ID:47038306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04

《认识几种常见地岩石》教学设计课题_第1页
《认识几种常见地岩石》教学设计课题_第2页
《认识几种常见地岩石》教学设计课题_第3页
《认识几种常见地岩石》教学设计课题_第4页
《认识几种常见地岩石》教学设计课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识几种常见地岩石》教学设计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汉阳区建港小学项雯【教材解读】《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的第二课。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岩石的特点,而本节课则是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岩石的基础上借助工具和实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为第三课《岩石的组成》奠定基础。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一个是进一步观察岩石,另一个是怎样识别岩石。第一个活动主要是对六种常见的岩石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从中了解岩石的构造,通过新的观察方法和简单的实验,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第二个活动

2、则是能够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来辨别是哪种岩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教材共提供了七种岩石的相关资料,力图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岩石的种类,初步了解地质学家利用岩石颗粒大小、结构的不同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的方法。教材提供的《岩石观察记录表》栏目中最后一项是填写岩石的名称,它需要学生在识别岩石特点后再给出其名称,因此,这两个科学活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对教材进行相应的研读和分析后,我产生了一些疑问和困惑:1、关于选择岩石材料的问题。课本上给我们提供了七种岩石,是全部使用,还是使用部分材料呢?2、教材提供的《岩石观察记录表》的内容有的雷同,也有的不便

3、操作,需要再斟酌。如:(1)《岩石观察记录表》中“岩石颜色”和“颗粒的颜色”的雷同。(2)岩石的气孔和生物痕迹学生并不容易发现。特别是生物痕迹,教材中提到的岩石虽然有一部分是沉积岩,但其中并没有生物痕迹;而气孔用一般的放大镜不容易看到。这两个特征如何观察?(3)关于用岩石相互敲击听声音的问题,我做过一些尝试,敲击后的确会有声音发出,但这些声音的区别并不明显,也很难准确表述。(4)对颗粒结构的理解。“颗粒结构”在《教师用书》中是用“紧密”和“松散”进行描述的,代表着颗粒之间的结合情况,如何确定什么情况下是紧密,什么情况下是松散呢?学生很难判断。文案大全实用文档(5

4、)观察滴稀盐酸后的反应问题,由于指向性不明确,学生在填写表格时容易产生岐义(滴稀盐酸后岩石颜色有变化或者岩石有打湿的现象),与“冒泡”与“不冒泡”这一结果相左。(6)表格的最后一项是要求填写岩石种类问题,而实际上是要学生给岩石命名,我以为不妥。3、识别岩石的第二种方法,教材通过岩石学家研究的流程图来予以说明,这个流程图有各种图示和多方向的箭头,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看懂。【设计说明】根据教材提供的两个实验活动,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形成其教学思路。一、开课。采用“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从上节课学到的利用感官观察引入到这节课的利用工具观察,明确本课的主要学

5、习内容。二、观察五种常见的岩石。观察五种常见的岩石,主要从了解各项观察内容和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这两个部分展开教学。1、了解各项观察内容。教师出示《岩石观察记录表》,并介绍表格中各项观察任务,然后放手让学生分组对照着《岩石观察记录表》进行观察活动,并完成记录。本课中的观察内容有很多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内容,如:层理、气孔、颗粒结构等等。与其花时间让学生去猜,不如由教师利用课件直接相授。课件中将岩石的这些特点用图片和声音行了展示和说明,浅显易懂,同时还提供了一段自制的录像,将使用稀盐酸的步骤清楚地进行了示范,使学生一目了然。表格的内容根据之前提出的困惑做了如下设计:(1)

6、在观察岩石这项活动中,我把六种岩石压缩到四种岩石,去掉了砂岩和板岩,增加了砾岩。这五种岩石是从许多常见的岩石中挑选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特征.如:大理岩和石灰岩遇到稀盐酸会有较剧烈的反应;砾岩的颗粒非常粗;页岩有非常明显的层理结构等等。板岩敲击出的声音并不是那么清脆,而砂岩各方面特点都不是太突出,让学生按照“确定观察步骤-选取工具-细致地观察-做好记录”的步骤有条理地观察岩石,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完成观察任务。(2)对表格里的观察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将“颜色”与“颗粒颜色”合并为“岩石的颜色”;去掉“气孔”和“生物痕迹”这两个不易观察的内容;由于“颗粒结构”文案大

7、全实用文档这个词很难理解,故去掉“颗粒结构”;增加“用铁钉刻软硬”的内容;由于敲击所产生的声音区别不明显,很难用语言描述,去掉了“敲击听声音”这一项;在“滴稀盐酸后的反应”中增加了“冒气泡”和“不冒气泡”这两个选项,便于学生观察与记录;将“岩石种类”改成“岩石名称”,使之更加准确。(见下图)岩石观察记录表第实验小组岩石编号岩石颜色有无层理、斑点、条纹颗粒大小用铁钉刻软硬滴稀盐酸的反应岩石名称冒气泡不冒气泡123452、学生分组观察五种常见的岩石。在观察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放大镜、夹子等工具,学生在组内通过分工合作,利用提供的工具对五种常见岩石进行认真观察,并

8、做好记录。三、识别五种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