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卷-详解

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卷-详解

ID:47044002

大小:467.3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07

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卷-详解_第1页
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卷-详解_第2页
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卷-详解_第3页
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卷-详解_第4页
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卷-详解_第5页
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卷-详解_第6页
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卷-详解_第7页
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卷-详解_第8页
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卷-详解_第9页
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卷-详解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卷-详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市第三十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初赛试卷(兼区县物理竞赛试卷)2017年2月26日上午9:00-10:30说明: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题,计90分:第二部分为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全对得5分,部分选对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共12题,计60分。全卷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为90分钟。3、考生使用答题纸(卡),把每题的正确选项填在答题纸(卡)相应位置。允许使用计算器,考试完毕后,请将试卷、答题纸(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4、常数g=10N/kg。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最先通过科学实验发现电流磁效

2、应的物理学家是()(A)法拉第(B)安培(C)库仑(D)奥斯特【答案】D2.夏天,把棒冰拿在手里,剥去纸后,棒冰周围冒出的“白气”主要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B)棒冰中的水蒸发后形成的水蒸气(C)棒冰中的冰升华为水蒸气,水蒸气再凝结成的雾(D)人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棒冰而凝华成的小冰晶【答案】A3.如图所示,一束粒子沿水平方向飞过小磁针的卞方,此时小磁针的N极向纸内偏转,这一束粒子可能是()(A)向右飞行的正离子束(B)向左飞行的负离子束(C)向右飞行的电子束(D)向左飞行的电子束【答案】C【分析】根据右手螺旋

3、定则可知粒子形成的电流方向应该是向左的,再根据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的定向移动的方向,可知选项C是正确的。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和R2并联,则三个电表中()(A)表1、表2是电流表,表3是电压表(B)表1、表2是电压表,表3是电流表(C)表1、表2、表3都是电流表(D)表1、表2、表3都是电压表【答案】A【分析】理想的电压表相当于断路,理想的电流表相当于导线。如果要满足R1和R2并联,则3所在的这根电路必须断开,1、2所在的电路必须导通。所以电流表要接在1、2的位置,电压表要接在3的位置。5.如图所示,把一个带负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原

4、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然后用手去触摸金属小球(人体是通大地的导体),再移开手,这时()(A)金属小球和金属箔都不带电(B)金属小球不带电,金属箔带负电(C)金属小球带正电,金属箔带负电(D)金属小球带正电,金属箔不带电【答案】D【分析】因为人体是通大地的导体,所以在电荷的相互作用下,金属球中的部分自由电子被排斥到大地中,导致D选项的结果。6.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关于桌面对木块的弹力跟木块受到的重力之间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一对平衡力(C)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D)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答案】A

5、7.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柱状容器甲、乙分别盛有两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

6、于B选项可能容器不够高,导致不一定可以满足要求。所以,答案为C。8.列车匀速进站,机车发出频率为f1的汽笛声,一站在站台上的旅客听到的汽笛声频率为f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f1f2(D)无法判断【答案】A【分析】多普勒效应9.电阻R1=1Ω,R2=1Ω,R3=3Ω,利用这三个电阻可能获得的不同阻值的个数最多为()(A)7(B)12(C)16(D)17【答案】C【分析】分别用1个,2个,3个电阻进行串并联、混联。10.如图所示,在柱状容器内放入一块长方体实心铜块,然后缓慢注入水,并且使铜块与容器底紧贴

7、(使水不进入铜块与容器底部之间接触处),此时容器底部所承受的压力大小为F1,若略微抬起铜块,使水进入接触处,待铜块稳定后,容器底部所承受的压力大小为F2,则()(A)F1>F2(B)F1

8、B,A、B对地面的摩擦力分别为fA、f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NB;fA>fB=0(B)NA>NB;fB>fA=0(C)NB>NA;fB>fA=0(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