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定理的验证实验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定理的验证实验

ID:47044867

大小:1.47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7-07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定理的验证实验_第1页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定理的验证实验_第2页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定理的验证实验_第3页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定理的验证实验_第4页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定理的验证实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定理的验证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一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定理的验证实验1.实验目的(1)时域采样理论与频域采样理论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重要理论。要求掌握模拟信号采样前后频谱的变化,以及如何选择采样频率才能使采样后的信号不丢失信息;(2)要求掌握频率域采样会引起时域周期化的概念,以及频率域采样定理及其对频域采样点数选择的指导作用。2.实验原理与方法  时域采样定理的要点是:  ①对模拟信号以T进行时域等间隔理想采样,形成的采样信号的频谱  会以采样角频率Ωs(Ωs=2π/T)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公式为      ②采样频率Ωs必须大于等于模拟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以上,才能使采样信号的频谱

2、不产生频谱混叠。  利用计算机计算上式并不方便,下面我们导出另外一个公式,以便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理想采样信号   和模拟信号之间的关系为:    对上式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        上式中,在数值上xa(nT)=x(n),再将ω=ΩT代入,得到:上式的右边就是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即上式说明采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可用相应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得到,只要将自变量ω用ΩT代替即可。 频域采样定理的要点是:  ①对信号x(n)的频谱函数在[0,2π]上等间隔采样N点,得到:25则N点IDFT[XN(k)]得到的序列就是原序列x(n)以N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

3、后的主值区序列,公式为②由上式可知,频域采样点数N必须大于等于时域离散信号的长度M(即N≥M),才能使时域不产生混叠,则N点IDFT[XN(k)]得到的序列xN(n)就是原序列x(n),即xN(n)=x(n)。如果N>M,xN(n)比原序列尾部多N-M个零点;如果N

4、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实验。3.实验内容及步骤  (1)时域采样理论的验证。给定模拟信号式中,A=444.128,     ,    ,它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xa(t)的幅频特性曲线现用DFT(FFT)求该模拟信号的幅频特性,以验证时域采样理论。  按照xa(t)的幅频特性曲线,选取三种采样频率,即Fs=1kHz,300Hz,200Hz。观测时间选Tp=64ms。 为使用DFT,首先用下面的公式产生时域离散信号,对三种采样频率,采样序列按顺序用x1(n)、x2(n)、x3(n)表示。25因为采样频率不同,得到的x1(

5、n)、x2(n)、x3(n)的长度不同,长度(点数)用公式N=Tp×Fs计算。选FFT的变换点数为M=64,序列长度不够64的尾部加零。      X(k)=FFT[x(n)],k=0,1,2,3,…,M-1式中,k代表的频率为  要求:编写实验程序,计算x1(n)、x2(n)和x3(n)的幅度特性,并绘图显示。观察分析频谱混叠失真。(2)频域采样理论的验证。 给定信号如下:编写程序分别对频谱函数X(ejω)=FT[x(n)]在区间[0,2π]上等间隔采样32点和16点,得到X32(k)和X16(k):再分别对X32(k)和X16(k)进行32点

6、和16点IFFT,得到x32(n)和x16(n):分别画出、X32(k)和X16(k)的幅度谱,并绘图显示x(n)、x32(n)和x16(n)的波形,进行对比和分析,验证总结频域采样理论。时域:A=444.128;a=64*sqrt(2)*pi;w0=64*sqrt(2)*pi;Tp=64/1000;F1=1000;F2=300;F3=200;T1=1/F1;T2=1/F2;T3=1/F3;n1=0:Tp*F1-1;n2=0:Tp*F2-1;n3=0:Tp*F3-1;x1=A*exp(-a*n1*T1).*sin(w0*n1*T1);x2=A*e

7、xp(-a*n2*T2).*sin(w0*n2*T2);x3=A*exp(-a*n3*T3).*sin(w0*n3*T3);f1=fft(x1,length(n1));f2=fft(x2,length(n2));f3=fft(x3,length(n3));25k1=0:length(f1)-1;fk1=k1/Tp;k2=0:length(f2)-1;fk2=k2/Tp;k3=0:length(f3)-1;fk3=k3/Tp;subplot(3,2,1)stem(n1,x1,'.')title('(a)Fs=1000HZ');xlabel('n');ylab

8、el('x1(n)');subplot(3,2,3)stem(n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