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教学设计

ID:47116516

大小:7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6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教学设计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教学设计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教学设计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教学设计梁贞洁文园中学珠海广东省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催化剂概念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严谨科学态度。(4)行为与创新目标:运用学生分组实验优化课堂教学,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2学情分析学生在义务教育学段第一次接触化学学科,科学逻辑思维、对物质的本质认识还不够全面;但化学是新学学科,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可以通过生动课件和有趣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得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分组实验,让学生投入到科

2、学实践中,感受实验操作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这体现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理念。指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鼓励学生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合作的凝聚能力。3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探究二氧化锰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为教学的重难点。4教学环节活动通过对比实验、定性和定量分析

3、观察法、科学归纳分析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科学实验,实事求是以科学数据和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归纳,突出科学方法,形成化学学科科学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突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的教学环节活动如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以及核心素养体现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2设计实验分组实验3观察分析实事求是4归纳总结提炼主题贴近生活,双氧水的分解快慢的情况,快慢的影响因素猜想核心素养体现:认识化学学习的社会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分步分组对比实验,探究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因素,以及本身变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核心素养体现: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分析推理,形成科学构建思维模型。联系实际,仔细观察现象并

4、作好相关记录,通过对比分析。核心素养体现:认识化学科学本质,感受对比分析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实验现象记录,结合知识和科学思维进行总结。核心素养体现:初步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环节一:贴近生活,双氧水常温没有观察有气泡。当手受伤时,用双氧水消毒会看到有白色泡沫。双氧水分解有快慢情况,对影响改快慢因素提出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的问题,导入新课。教学环节二:分组实验。第一组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比较同等体积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中:一个没有添加二氧化锰试剂,一个添加定量0.2g的二氧化锰试剂

5、,比较两个反应谁能使得带火星木条复燃。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第二组学生将反应前的二氧化锰进行称量,在反应结束后,将二氧化锰洗涤,烘干后进行再次称量,记录定量的二氧化锰数据。第三组学生同样取用与第一组学生同等体积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往溶液中加入反应后称量的二氧化锰,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复燃,记录定性实验记录。教学环节三:对比呈现三组学生实验记录的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对比分析数据记录证据。第一组学生实验现象对比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度慢迅速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第二组和第三组学

6、生实验现象对比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前后质量相等为0.2g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继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教学环节四:通过学生分组科学实验,实验现象对比分析推理解决在环节一提出的问题。得出二氧化锰加快了该反应的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结论。同时引出催化剂的概念为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为催化作用。催化剂的特征为一变二不变,呈现教学重难点,突出主题。最后通过教师的课堂小结和练习的跟踪,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在这些教学环节中教师把课堂主体交给

7、学生,加强学生对证据的推理与模型的认知。让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问题假设,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记录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假设,通过归纳总结分析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能认识化学实验现象与思维模型之间的联系,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科学素养思维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提高对化学学科不断加深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层次与担起解决社会化学问题的社会责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