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思维:一种潜在的思维阻力

惰性思维:一种潜在的思维阻力

ID:47122971

大小:1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8

惰性思维:一种潜在的思维阻力_第1页
惰性思维:一种潜在的思维阻力_第2页
惰性思维:一种潜在的思维阻力_第3页
惰性思维:一种潜在的思维阻力_第4页
惰性思维:一种潜在的思维阻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惰性思维:一种潜在的思维阻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惰性思维:一种潜在的思维阻力【内容摘要】惰性思维就是因为主观依赖性严重,或者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等,从而缺失了积极主动的主观思维能力,不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尽量避免使学生产生惰性思维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主动的思维形式,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关键词】 惰性思维诱因对策惰性思维就是因为主观依赖性严重,或者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等,从而缺失了积极主动的主观思维能力,不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但是由于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强加性思维,使得学生本该自由思考的思维,变得不再自由,

2、变成了过多的定势性思维,思维也没有了广度与深度,使得学生产生了懒惰的情绪,思维凝结产生惰性的思维。鉴于此种情况,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易使得学生产生惰性思维的几种情况,谈谈教学处理的一些思考及对策。情况一:教师教学中的程序性经验教学,使得学生产生惰性性思维阻碍学生的思考。对于很多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教师而言,小学阶段的知识已经了然于心,自然会感觉小学阶段的知识很浅显简单的,简单的让我们失去了对于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敏感性”,无意中就使得自己的教学也变得“容易”、“简单”和程式化,以程序性经验教

3、学为主。例如:国外教育者称为天才之错的“125×8÷125×8=1”,这是我们在教学整数简便计算中我国很多学生极易出错的问题。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我们教师在教学本部分简便计算中,经常会用的一种程序性经验教学,过分的强调“125×8=1000”的简便性,看到125就的找8配。加上相应的练习中的反复出现应用125×8=1000,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再次遇到此类练习后形成的惰性思维形式。思考及对策:学生的思维需要的是自由的发展,而在自由发展中必然需要遇到很多的困难,在学生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或者解决的

4、不是很好时,就需要有经验的指导者“7引路”,知识的“引路”不同于现实的引路,也不是直接经验的“嫁接”。在此题中的教师就是犯了此类的错误,把经验强加给了学生,可能学生会因为此类经验而获得几次好成绩,也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惰性思维,这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孩子的整体性思维是不利的。那么当我们遇到类似问题该如何呢?(1)强化:就是强化易被忽视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某一结论成立的条件或某种解题方法使用的范围。本题中的运算顺序被学生忽视了,而强化了“125×8=1000”的简便性。再例如: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结

5、合律对连加、连乘算式施行简便运算时,学生所关注的是数据的特点及其位置的变化与运算顺序的改变,所以比较容易形成“凑整”的运算定势,但对于可将数据转换,结合的前提常常并不在意。于是,遇到75+25-75+25,925÷25×4这样的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也盲目地做出“凑整”的定势反应及惰性思维形式。因此,在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时,一定要强调适用范围,是十分必要的。(2)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避免经验的负效应,把干扰及时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通过比较分析

6、、找出异同、发现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可利用因素和易混的因素进行辨析分化,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例如:125×8÷125×8125×8÷125×8=1000÷1000=1000÷125×8=1=8×8=64可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比较,通过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发现错误的原因。提高自觉克服负效应的积极性。情况二: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及研读简单化,使得学生对书本练习失去思考性,形成惰性思维。在现实教学中,有些客观因素不利于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比如说教材编写的因素,因为教材编写往往是在一个例题后安排同类型的题目

7、,用乘法计算的例题后通常安排的练习都是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用除法计算的例题后安排的是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7不用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惰性思维形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这些客观存在的负面因素,调整、补充练习内容,尽量避免学生由于过多的机械模仿而产生惰性思维,影响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例如:学生在二年级时开始学习除法,刚学习的除法计算,是在自然数范围内,被除数都是大于或者等于除数。久而久之,学生就以为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一定要比除数大或者和除数一样大

8、,如果在加上某老师作这样的小结,以致学生认为“5元钱买10枝铅笔,平均每枝铅笔多少钱?”列式为“5÷10”是错误的。这样的思维定势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问题解决,造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通过数量之间的关系去确定哪个数量作为被除数,哪个数量作为除数,而是从数的大小的角度去判断。思考及对策:(1)“化静为动”的展示习题,增强新颖性。需要注意的是,教材有时会把数学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数学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是把结论简单地传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