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

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

ID:47142424

大小:33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2

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_第1页
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_第2页
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_第3页
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_第4页
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8实习四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矿床课程名称:矿床学指导老师:吕新彪班级:021102班级学号:20101002970姓名:管江涛88目录一、地质背景3二、矿体形状、产状及规模3(一)矿床简介31地层及岩浆岩32构造53矿床规模5(二)矿体特征5(三)矿石特征6三、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788一、地质背景铜录山铜铁矿床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铜录山镇境内,是国内迄今最大的矽卡岩型富铜铁矿床。铜录山矿床位于下扬子坳陷带西部,阳新岩体西北端,马叫—铜录山北北东向隐伏背斜北端。矿区地层出露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的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并成

2、岛弧状及捕虏体残存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体内。铜录山岩体为燕山期侵入体,主要是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为含矿岩体。在平面上呈现不规则椭圆状,剖面上为深部向南东倾斜的蘑菇状岩株,与矽卡岩密切共生。该矿床被公认为典型的岩浆期后接触交代型高中温热液矿床(矽卡岩矿床)。二、矿体形状、产状及规模(一)矿床简介1地层及岩浆岩铜录山矿床位于下扬子坳88陷带西部,阳新岩体西北端,马叫-铜录山北北东向隐伏背斜北段。矿区地层出露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的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并呈岛弧状及捕虏体残存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体内。侵入体:铜录山

3、岩体为燕山期侵入体,主要是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为含矿岩体。在平面上呈现不规则椭圆状,剖面上为深部向南东倾斜的蘑菇状岩株,与矽卡岩矿体密切共生。成岩年龄157~137Ma,略早于成矿年龄145~115Ma。岩石为斑状结构,其化学成分为低镁铁富碱质,属二氧化硅弱过饱和的钙碱性正常系列岩石。向深处,岩石中斑状结构逐渐消失,过渡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实习中围岩岩石特征:TLS—1石英正长闪长斑岩:灰黑色,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正长石,含有少量磁铁矿。图1石英正长闪长斑岩长石成棕褐色,玻璃光泽,一组完全解理,半自形粒状;石英呈

4、不规则状。围岩蚀变:铜录山矿床在岩体中和接触带附近的大理岩中均有显著的蚀变。主要有4种蚀变类型:一是碱质交代,出现在矽卡岩旁侧的岩浆岩中,又分为钠质交代和钾质交代;二是钙质交代,在矽卡岩旁侧内接触带产生,分为透辉石化和基性斜长石化;三是矽卡岩化,主要交代以碳酸盐岩为主,与铜铁矿体密切共生,矽卡岩即是赋存矿体的主要岩石;四是热液蚀变,主要有金云母化、绿泥石化、蛇纹石化、碳酸盐化和硅化等。实习中的蚀变岩石:TLS—SH—1金云母矽卡岩: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有金云母、透辉石、绿泥石、黄铜矿。金云母黄色,部分呈绿色,金属光泽

5、,有一组完全解理。绿泥石成黄绿色—绿色,玻璃光泽,半透明,不规则状。黄铜矿铜黄色,金属光泽,他形,含量很少。岩石中含有部分铁矿物,因氧化而成红色,成被膜状覆盖于岩石表面。TLS—2中厚层状大理岩:白色,颜色纯净,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方解石。方解石白色,玻璃光泽,两组完全解理,半透明,成板状,硬度较低,含量接近为100%。其原岩应为灰岩(碳酸盐岩),被中酸性岩浆侵入接触后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大理岩。图2大理岩TLS—3大理岩:白色,块状构造,原岩为白云岩,接触变质成因,可见方解石细小颗88粒。TLS—8矽卡岩:绿灰色,块

6、状构造,主要矿物有透辉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绿色,玻璃光泽,不规则状;石榴子石成浅褐色,细小粒状,含量较小。图3矽卡岩2构造铜录山矿床位于下扬子拗陷带西部,阳新岩体西北端,马叫-铜录山北北东向隐伏背斜北段。3矿床规模铜录山矿床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矽卡岩型铜铁矿床,累计探明储量:铜111.3万吨,铜平均品位1.78%,铁矿石5681.9万吨,并伴生大量金、银以及稀有金属矿产,综合利用价值巨大。矿山大规模建设于1965年,采选能力4000吨/天,1、2、5号矿体上部为露天开采,3、6号矿体下部为地下开采。铜精矿年产能力在一万吨以上,是国

7、内生产铜精矿年产万吨级的八大矿山企业之一。(二)矿体特征该矿床为接触交代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主要矿物为黄铜矿和铁矿,钴为伴生矿产。矿体空间展布明显成三个矿带:北北东向矿带(主矿带)沿北东22°延伸,长约2100m,宽约300—350m,主矿体在平面上表现为一组出露深度不同的平行体,具尖灭再现现象。单体成狭长透镜状,具舒缓波状。北东东向矿带沿北东60°方向展布,矿体成不规则透镜状,倾向南东,倾角60°--70°矿体规模小,分布零星,连续性差。北北西向矿带沿北西15°--20°展布,主要由小矿体组成。矿床由大小不等的12个矿体(群

8、)组成。主要矿体赋存在矽卡岩之中,组成三个矿带: (1)北北东向矿带(主矿带)由I、III、IV、V、VI、XI、XII号等7个矿体(群)组成。矿带南北长约2100m,宽约300~350m,矿体多呈似层状或透镜状。该矿带以富矿体为主,其埋深南北浅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