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

ID:47167906

大小:1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5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文言文两则》教学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掌握故事内容。教学难点: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读名言,导入新课1、出示名言,指名朗读。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问:大家知道这些句子出自何处吗?(《孟子》)你对孟子这个人又有哪些了解?名轲,字子舆。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

2、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经典之作——《学弈》。问:“弈”字是什么意思?“学弈”呢?同学们知道他们下的什么棋吗?二、范读激趣,感知全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个别难度的句子,对照译文多读几遍。同时圈出难理解的词语,在相应的地方标上注释或记号。)2、解决生字词  鸿鹄   弓缴    弗若3、师范读要求:边听边想老师在读这篇文言文时与平时读课文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朗读时,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三、研读探究,理解文意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下面我们再读课文,并想一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师:一位老师教两名学生学下棋的故事。文中哪一句话介绍了这位老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结合译文了解句意,找出停顿,练习朗读。3、结合译文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4、文中没有提到学生的名字,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名字。(1)一人为专心致志者,这个称呼合适吗?理由呢?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理解句意,找出停顿并练习朗读。问:还可以怎么称呼这个人?(2)另一个人起什么名字?(按照刚才的方法来学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5、这两个人的名字如果送给你,你喜欢哪个名字,为什么?文中的结果

4、是怎样的?找出相关句子理解并朗读。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6、他们俩都跟弈秋学习,结果却不同,是他们的智力不一样吗?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7、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学习结果?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来谈一谈。8、带着对文章的理解,再读课文。(1)自己读。(2)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3)全班读。9、练习背诵。四、小结1、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可以是明白的道理,还可以是自己的感受。2、师总结: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板书:  

5、                   学弈 一人 专心致志学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第二课时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1、引导:“三人行,必的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3、老师简介孔子。孔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博学的人)然而,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语速、语气。)2、自由读。(

6、读出朗读节奏)3、全班放声齐读课文。4、学生质疑,从文中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合作。汤:热水去:距离以:认为东:向东为:同谓说知:同“智”,智慧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省略句)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几个人,讲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3、组织交流。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4、文中两小儿为什么在争辩?太阳离人的远近5、对这一问题,两个小儿的看法截然想反

7、,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小儿甲:日初近,日中时远小儿乙:日初远,日中时近四、领悟升华1.这场争辩结果如何?有无胜负?明确:没有胜负,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不能决也”。2.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为何不随便下个结论呢?明确:做学问、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实事求是。3.对与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位?为什么?预设:两小儿:(1)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2)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3)看问题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孔子:(1)人再有学问也会有不懂的地方。(2)实事求是的精神。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