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智能小车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智能小车

ID:47192261

大小:205.5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19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智能小车_第1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智能小车_第2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智能小车_第3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智能小车_第4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智能小车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智能小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智能小车(C题)设计报告中文摘要:采用C8051F020单片机为控制芯片控制小车的速度及转向。其中小车驱动由L298N驱动电路完成,速度由单片机输出的PWM波控制以实现小车在超速区的超速行驶,利用红外对管检测黑线和障碍物以实现小车的正常行驶和转弯,避免在行驶过程中越界和碰撞。关键词:智能小车;STC89C52单片机;L298N;红外对管文案大全实用文档目录第一章方案设计与论证…………………………………………………………………31.1主控系统………………………………………………………………………………31.2电机驱动模块……………………………………………………………………

2、……31.3信号检测模块………………………………………………………………………31.4两车通信模块………………………………………………………………………41.5电源模块……………………………………………………………………………4第二章硬件设计…………………………………………………………………………42.1总体设计……………………………………………………………………………42.2车体设计……………………………………………………………………………52.3驱动电路……………………………………………………………………………52.4信号检测与控制………………………………………………………………………72

3、.5两车通信模块…………………………………………………………………………7第三章软件设计………………………………………………………………………83.1主程序模块……………………………………………………………………………83.2信号检测模块…………………………………………………………………………93.3超车区域…………………………………………………………………………10第四章测试与结果分析…………………………………………………………………10结束语………………………………………………………………………………………11参考文献……………………………………………………………………………………11文案

4、大全实用文档一、方案设计与论证1.1、主控系统根据设计要求,我认为此设计属于多输入量的复杂程序控制问题。据此,拟定了以下两种方案并进行了综合的比较论证,具体如下:方案一:选用一片CPLD(如EPM7128LC84-15)作为系统的核心部件,实现控制与处理的功能。CPLD具有速度快、编程容易、资源丰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可利用VHDL语言进行编写开发。但CPLD在控制上较单片机有较大的劣势。同时,CPLD的处理速度非常快,而小车的行进速度不可能太高,那么对系统处理信息的要求也就不会太高,在这一点上,MCU就已经可以胜任了。若采用该方案,必将在控制上遇到许许多多不必要增加的难题。为此,我们不采用该

5、种方案,进而提出了第二种设想。方案二:采用单片机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用其控制行进中的小车,以实现其既定的性能指标。充分分析我们的系统,其关键在于实现小车的自动控制,而在这一点上,单片机就显现出来它的优势——控制简单、方便、快捷。这样一来,单片机就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丰富、有较为强大的控制功能及可位寻址操作功能、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我们选用了C8051F020单片机。1.2、电机驱动模块设计方案一:采用继电器对电动机的开或关进行控制,通过开关的切换对小车的速度进行调整.此方案的优点是电路较为简单,缺点是继电器的响应时间慢,易损坏,寿命较短,可靠性不高。方案二:采用电阻网络或数字电位器调节电动机的

6、分压,从而达到分压的目的。但电阻网络只能实现有级调速,而数字电阻的元器件价格比较昂贵。更主要的问题在于一般的电动机电阻很小,但电流很大,分压不仅回降低效率,而且实现很困难。方案三:采用L298N具有调速特性优良、调整平滑、调速范围广、过载能力大,能承受频繁的负载冲击,还可以实现频繁的无级快速启动、制动和反转等优点。因此我们选用了方案二。1.3、信号检测模块方案一:采用六只红外对管,有中间向两端依次均匀排列安置,当两侧对管检测到轨道边缘2cm黑线时,避开黑线沿轨道行驶,当所有对管检测到1cm标志线时实行转弯,超车等功能。方案二:文案大全实用文档采用六只红外对管,两侧依次紧密排列两组对管,两外两组

7、等距排列于中间位置,增加外围红外对管的密度,能更准确地检测到边缘黑线的位置,可靠性更强,避免脱离轨道。通过比较,我们选用方案二。1.4、两车通信模块方案一:采用三只红外对管置于小车前端,一只在前,另外两只分与两侧,以便在超车区域两车互相检测,避免碰撞。方案二:采用集收发一体的nRF2401单芯片,且最高发送速率可达1Mbps,高于蓝牙,使用简单方便。在实际应用中,配合USB进行远程无线测量,数据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