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设计

煤矿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设计

ID:47195012

大小:10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20

煤矿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设计_第1页
煤矿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设计_第2页
煤矿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设计_第3页
煤矿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设计_第4页
煤矿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矿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内蒙古友恒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益民煤矿5201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设计部门:地测科2016-1-1..本要求以《煤矿测量规程》和《工程测量规范》为标准制定,仪器以全站仪为主。如使用其它仪器,如RTK但必须精度达到相应的要求。由于5201工作面是益民煤矿5-2煤层首采工作面,同时我矿对5-2煤开采对地表的影响没有具体的观测资料数据,因此对该工作面应布设地表岩移观测站,详细了解5201工作面的采动对上方地表影响情况,以便为以后的开采做出合理、科学的安排。通过此次观测得到一系列技术资料和数据,为以后5-2煤的合理、安全开采提供可靠依据,解决本采区的安全开采问题,并为留设村庄、

2、建筑物保护煤柱提供技术资料数据,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地表生态环境。为此我们对5201工作面地表沉陷此设计。呈上审批:编制:总工:矿长:..目录5201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技术要求1一、前言1二、工作面概况1三、基本要求2四、建立观测网31、建立观测基准点:32、建立工作控制点网:33、设置观测点线:44、控制点和观测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4五、施工标准5六、观测工作6七、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8八、成果的提交9附录1:《5201工作面地质说明书》10附录2:观测站设计图10....5201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技术要求一、前言由于5201工作面是益民煤矿首采工作面,同时我矿

3、对5-2煤开采对地表的影响没有可靠完整的资料数据,因此对该工作面应布设地表岩移工作站,详细了解5201工作面的采动对上方地表影响情况,以便为以后的开采做出合理、科学的安排。通过此次观测得到一系列技术资料和数据,为以后5-2煤的合理、安全开采提供可靠依据,为留设村庄、建筑物保护煤柱提供技术资料数据,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地表生态环境。二、工作面概况首采5201工作面的大概情况:顺槽长度1300米,工作面长度为250米。煤层倾角平均为1°。采动区域的四角坐标为:点号坐标高程采深XY煤层底板地面A4360874.89537442553.92731143.11253.0109.

4、9B4360874.89537442813.42731143.51250.0106.5C4359568.99737442813.40121137.11258.0120.9D4359568.99737442553.95641135.21262.2127.0..工作面采动面积为0.325km2,采深在105—130米范围内。详情请参阅附录《井上下对图》以及地质说明书。三、基本要求1、通过此次观测掌握由于开采引起的地表与岩层移动的基本规律,确定以下内容:①.采矿、地质条件与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关系。②.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分布及其主要参数。③.通过观测总结出5-2煤层的移动角β、

5、γ(或λ)、δ;边缘角β0、γ0(或λ0)、δ0;裂缝角β′、γ′(或λ′)、δ′;最大下沉角θ;充分采动角ψ1、ψ2、ψ3;超前影响角ω;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φ的值等。④.地表、岩层在开采过程中的移动和移动时间的关系。⑤.地表建筑物破坏形式及破坏规律。⑥.地表裂缝、台阶与开采关系。⑦.采煤结束后地表岩层的稳定期。2、为了获得全面的客观的可靠资料,在设置观测站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设置。因此就5201工作面而言应在全煤区段设置两条东西向观测线(横向);南北向观测线设置一条线(纵向),位于以采煤横断面全煤区中点的连线。..通过对各观测站资料的综合分析,为制定留设保护煤柱

6、技术规定提供资料。3、地表观测站必须按要求进行定期观测。每次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并提供资料。4、设置观测站前必须编写观测站设计,并报请矿方相关部门主管单位审批。观测站设计由文字说明和图纸两部分组成。文字部分包括观测站设计书。图纸包括井上、下对照图(包括观测线和观测点的位置)、观测线剖面图(包括观测线长度的确定)。5、本技术要求的依据为:《煤矿测量规程》,《工程测量规范》。四、建立观测网1、建立观测基准点:本工程必须布设至少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并且基准点的数据必须从国家四等网以上的点位以四等导线标准联测取得。2、建立工作控制点网:本工程的工作控制点

7、网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并且控制点尽可能地在观测线上。并且工作控制点网必须以基准点为起始边组成闭合导线网。施测标准为一级导线。..3、设置观测点线:①、变形观测线设制为2条横线和1条纵线,两条横线应在全煤区,且距离至少相距50米;一条纵线位于工作面中部全煤区。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并且应设置成直线。在每条观测线上工作面以内,布设两个岩移观测点。②、横向观测线和纵向观测线的长度,由于没有相当的数据可供参考,由施工方根据相应的资料进行设计确定。③、观测线上点的距离为15—20米。④、每条观测线用二级导线进行施测。对于不设测站的观测点以DJ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