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周期和多周期专用CPU设计【开题报告】

单周期和多周期专用CPU设计【开题报告】

ID:472080

大小:28.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7

单周期和多周期专用CPU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单周期和多周期专用CPU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单周期和多周期专用CPU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单周期和多周期专用CPU设计【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单周期和多周期专用CPU设计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革新,而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断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普及化的今天,计算机对于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作为计算机的核心设备,CPU也在不停地更新换代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多线程,多核心理论的产生,使得CPU的革新速度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课题旨在通过对硬布线控制器知识的分析,对单、多周期CPU设计进行探究,熟练掌握CPU内部线路,实现其功能。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是电子

2、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所谓的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主要是指对CPU的编程。CPU,往往采用硬布线逻辑实现。硬布线控制器又称组合逻辑控制器,它将控制部件做成产生专门固定时序控制信号的逻辑电路,产生各种控制信号。硬布线控制器又称组合逻辑控制器,以使用最少元件和取得最高操作速度为设计目标。硬布线控制的功能由逻辑门组合实现。硬布线控制逻辑主要取决于电路延时,因而在超高速机器中,对影响速度的关键部分如核心部件CPU,往往采用硬布线逻辑实现。近年来,在一些新型计算机系统中,例如,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中,一般都选用硬布线逻

3、辑电路。,与微程序控制器相比,硬布线控制的速度较快。其原因是微程序控制中每条微指令都要从控制存储器中读取一次,影响了速度,而硬布线控制主要取决于电路延迟。另外,随着新一代机器及VLSI技术的发展与不断进步,硬布线逻辑设计思想又得到了重视,现代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RISC中多采用硬布线控制逻辑。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EDA技术,它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及智能化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行电子产品的自动设计。利用EDA工具,可以从概念、算法、协议等开始设计电子系统,大量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并可以将电子产品从电路设计、性能分析到设计出IC版

4、图或PCB版图的整个过程的计算机上自动处理完成。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项目要求进行多周期CPU逻辑设计,在多周期CPU中,要解决最大的问题是设计控制部件CU。在单周期CPU设计中,由于每条指令都是在一个周期内运行完成的,每条指令在解码之后,可以使用组合逻辑给出各种控制信号。这些控制信号在指令周期内部不需要改变,直至下一个周期到来,开始执行下一条指令。然而,在多周期CPU中,指令不是在一个周期内运行完成的,这样,就需要控制部件CU能够知道在每一个周期要做什么事情。不同的指令,指令执行中需要的周期数量是不同的,每个周期中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要做到根据

5、指令的不同,在各个周期内完成不同的任务,这就需要使用有限状态机(FiniteStateMachine)来实现。取指令IF指令译码ID指令执行EXE存储器访问MEM结果写回WD图一、单周期CPU指令处理过程然后分析总结出完整的有限状态机图,并分析不同状态下的数据通路和工作过程,通过指令实现单周期CPU以及多周期CPU的功能。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鉴于本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我将尝试查找关于调度这方面的书籍和文献,其实要完成该课题的算法,能合理调度任务最重要;近期里通过查阅资料,充分了解多周期CPU数据通路和控制线路图。在多周期CPU中,指令不是在

6、一个周期内运行完成的。这样,就需要控制部件CU能够知道在每一个周期要做什么事情。这就需要我们使用QuartusII软件进行线路的模拟和分析,画出基本的CPU内部数据电路,然后根据指令,确定时钟周期,连接数据通路,实现单周期和多周期CPU的功能,最后我总结分析,最后提出以上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个简单的ADD指令:000000rs(5位)rt(5位)rd(5位)reserved图2、该指令所完成的功能是:rd←rs+rt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截止时间要求完成的工作2010-11-20~2010-11-26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2010-11-27~2010-11

7、-28明确课题的目标和内容及做好相应技术准备2010-11-29~2010-12-06下发毕业设计课题任务书2010-12-13~2010-12-18学生撰写开题报告2010-12-19~2010-12-26完成开题答辩2010-12-27~2011-01-31查找文献,完成文献综述和翻译2011-02-01~2011-04-30完成课题主要内容并进行实验验证2011-05-01~2011-05-20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整理材料,毕业设计论文完善,修改及定稿2011-05-21~2011-05-31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戴志涛,周锋,杨旭东,张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