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美版美术六上第14课《家乡的小吃》word教案

2019秋人美版美术六上第14课《家乡的小吃》word教案

ID:47251191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7

2019秋人美版美术六上第14课《家乡的小吃》word教案_第1页
2019秋人美版美术六上第14课《家乡的小吃》word教案_第2页
2019秋人美版美术六上第14课《家乡的小吃》word教案_第3页
2019秋人美版美术六上第14课《家乡的小吃》word教案_第4页
2019秋人美版美术六上第14课《家乡的小吃》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秋人美版美术六上第14课《家乡的小吃》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秋人美版美术六上第14课《家乡的小吃》word教案    课时1课时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1.应知: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2.应会: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隐性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2、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课前准备:  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2、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故事。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带一样自家做的风味小吃。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位南方的朋友要来我家做客。他特别向尝尝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不知道该拿什么招待他好。 同学们够热情的,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家乡的有名的小吃。出示课题:家乡的小吃学生回答:猫耳朵、太谷饼、莜面考姥姥、刀削面、头脑、拨鱼儿

3、……  三、探究学习。  1.在我们山西有许多的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  (出示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同桌相互说一说。  2.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  把你课前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  教师小结。  3.提出质疑:这些特产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要用现有的彩泥、彩纸等材料,把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制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进行宣传,使我们的特色小吃不仅能在本区推广,而且能走向世界。 在制作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4.书上

4、的图片给你哪些启发?  5.我们这些小吃虽然在本地很有名,但是外地人不一定知道味道如何,用什么方法来宣传自己呢?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  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同学交流。    学生看书讨论,提出初步设计方案。    学生欣赏广告宣传图片,了解其内容应包括名称、制作方法、特色口味、产地及其生产日期。  四、艺术欣赏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并为它制作一张卡片,写明它的情况。学生制作。  五、起开个风味独特的“尝鲜会”吧!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一、课后延伸。课件展示祖国各地

5、特色小吃。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家乡的小吃教后反思:  附送:2019秋人美版美术六上第15课《家乡的艺术》word教案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 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

6、兴趣。  2、 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

7、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由此可知,在明

8、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佛教溯源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