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04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04

ID:47252586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30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04_第1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04_第2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04_第3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04_第4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04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0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课题说明:本课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而来。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自

2、学为主,通过讨论,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状况: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历史课又学习了“大变革的时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2.学生心理特征: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特点,好争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在我

3、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本课侧重介绍了当时5个主要的思想学派和7位代表人物,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点击示标二、学习新课:1、自学指导。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P53—57,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约6分钟后分组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4、。(1)、通过学习你能说出孔子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主张有那些吗?(2)、请同学就P54的思考题谈谈你的看法。(3)、老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你能概括并举例说明吗?(4)、在百家争鸣这一目中你了解哪些学派?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各自的主张是什么?能否将其列成表格的形式?(5)如果你是一国之君(或是班主任)你是如何来管理国家(或班级)的呢?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4、检测,点拨。(1)思考①指名答题,A、引导学生回答出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强调“仁”“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注意刑杀。又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

5、并让学生从反面来思考为什么?B、教师引导学生从前面的两课内容,春秋战国的纷争和大变革时代来得出结论和原因: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不向周天子贡献财物。军事上也不受制于周天子。反过来,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开始争霸,西周时的分封制遭到破坏。同时,由于争霸战争的进行,给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苛政,任意刑杀,各种残暴的统治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根本谈不上“仁”,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的重要性。因此,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爱人”主张,恢复西周的分封制重整统治秩序(这里主要是以老师为主,学生能跟上即可)C、我们从孔

6、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方面看,可以把他的学说叫作“仁学”。孔子提出“仁”的概念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仁”包含了一切美德。它是“礼”的根本内涵,是伦理道德观念的基本依据,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是人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孔子提出“仁”的概念并不是偶然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时代社会发展的状况。春秋时代,一方面是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生产力发展了,私田扩大了,因此产生一个新问题:如何使对生产失去兴趣的劳动者不再逃离,安心生产,以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同时,又由于周天子势力衰微,争霸战争不断。这一时期“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社稷者不可胜数。”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主

7、张恢复西周时的礼乐制度,平稳地过渡到一个“天下有道”的社会。因此,当他的学生问他什么是“仁”时,孔子回答说“爱人”。这两个字的意义十分重大。“爱人”对劳动者来说,就是统治者应当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对统治者来说,就是要做到“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的私心,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此处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的讲解)D、指名让学生回答孔子在教育和其他方面的主张及成就。引导学生回答出:孔子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