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

ID:47306693

大小:8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03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考试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出题制卷:董华英)一、语言知识和运用(1—5小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模棱摹拟落寞莫逆之交顶礼膜拜B.扉页菲薄斐然匪夷所思蜚短流长C.诋毁底蕴邸所低首下心砥柱中流D.搁浅奶酪贿赂洛阳纸贵一丘之貉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冬至过后,气温下降,寒风瑟瑟,在南滨路的人减少了。(2)沈从文的《边城》以的文笔反映湘西的人文风貌。(3)重庆商报与市劳动局联合组织了一次“讨薪行动”,第一天就有四起欠薪纠纷得到解决。(4)本次历代名家

2、书画展由中华博物馆举办,这些伤口堪称经典之作,是赝品可以比拟的。A.宵夜简扑妥善决不B.消夜简朴妥善绝不C.宵夜俭朴妥当绝不D.消夜俭朴妥当决不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把历史当作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涂脂抹粉,翻云覆雨,弄得面目全非。B.5月16日中国男子羽毛球队经过奋力拼搏,不孚众望,终于夺回了阔别12年的汤姆斯杯。C.朝鲜外交部发言人说,美国就子虚乌有的“浓缩铀计划”指控朝鲜,这只能被看成有意拖延核问题的解决。D.丁是丁,卯是卯,本次模拟考试的题型、题量、难度、分值、试卷结构等都已确定,我们就不必

3、再讨论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05年,我国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B.恢复升降级的中超06赛季即将打响,人们担心的假球、黑哨等不安定因素,会不会将日渐失去公信力的中国足球,带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呢?C.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滋养人生、改变气质的价值不可小视。D.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5.把

4、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组合恰当的一组是()①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②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③那突然显得高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④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⑤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13A.②①⑤④③B.①④⑤②③C.①②③⑤④D.③①④⑤②二、现代科技文阅读(6—9小题,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用

5、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

6、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

7、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其实,单从制作上来

8、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