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

ID:47316483

大小:4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7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_第1页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_第2页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_第3页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_第4页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

2、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6“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

4、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五、“双基”变“四基”2001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年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6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七、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

5、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八、实施建议的变化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九、具体内容修改情况如下:数与代数第一学段:增加“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第二学段:1、增加“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2、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3、删除“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4、理解等式的性质,

6、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6(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放在第二学段(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放在第二学段。(3)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改为: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第二学段(1

7、)删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2)增加“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统计与概率1.统计(1)第一学段与《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在收集数据方法方面,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调查等的简单方法,不要求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2)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

8、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2.概率6与《标准》相比,《标准修改稿》的主要变化如下:(1)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要求降低。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对此内容的要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2)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