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浙教科学九上)

【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浙教科学九上)

ID:47330277

大小:394.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5

【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浙教科学九上)_第1页
【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浙教科学九上)_第2页
【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浙教科学九上)_第3页
【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浙教科学九上)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浙教科学九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题是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化学部分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的第4节第2课,本节内容是物质的分类方法,教材的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的活动体验,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

2、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幻灯片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生上进的情感。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分类图的绘制【教学难点】物质分类图的绘制◆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投影仪、PPT一、引入新课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

3、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展示: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回答PPT上的问题:请从下列各组物质中找出一种与其它物质不同的物质【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对象,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学习对象。二、新课教学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同样的道

4、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氧化物:SO2、CaO酸:HCl、H2SO3碱:KOH盐:Na2SO4)(固体:CaO、KOH、Na2SO4气体:HCl、SO2液体:H2SO3)教师讲解: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

5、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提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教师讲解: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分类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分类法?常用的分类法有什么?1.交叉分类法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2SO

6、4硫酸盐K2CO3碳酸盐教师讲解: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2、树状分类法提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提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

7、法有什么优点吗?(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小结:(1)物质的简单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2)分类的一般步骤(3)分类的一般原则(4)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归纳:常见物质的分类【总结】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设计意图】由生活实际入手,学生讨论图书及商品的分类方法,理解物质的分类的意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培养

8、学生实验与探究、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反思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