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7 酵母菌

微生物实验7 酵母菌

ID:47353383

大小:706.5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08

微生物实验7 酵母菌_第1页
微生物实验7 酵母菌_第2页
微生物实验7 酵母菌_第3页
微生物实验7 酵母菌_第4页
微生物实验7 酵母菌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实验7 酵母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微生物实验报告酵母菌的培养及观察实验刘欣怡201100140057生物科学基地班组别:周一下午三组同组者:曹平平,周楠,刘艺,刘希伟实验完成时间:2012年11月19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方式2、学习区分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3、掌握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4、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器材1.菌种:酿酒酵母7d麦氏培琼脂(产孢培养基)斜面培养物,酿酒酵母2dYPD(酵母合成培养基)液体培养物。2.培养基:酵母合成培养基,麦氏琼脂斜面3、试剂:0.01%美蓝水溶液,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95%乙醇,蒸馏水、香柏油、去离子水等。4.仪器试管,

2、锥形瓶,酒精灯,显微镜,擦镜纸,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双层瓶,接种环,滴管,滤纸,镊子、培养皿等。三、实验原理1、培养基:酵母菌的能源主要是糖,一般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培养。但实验要求不是很严格时,可以用由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配置的培养基来培养;但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要用麦氏培养基,其有利于子囊孢子的形成。2、酵母菌: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已有明显的分化,菌体比细菌大。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仅裂殖酵母属是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3、酵母菌的形态、大小

3、、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为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也有特殊形态,如柠檬形、三角形、藕节状、腊肠形,假菌丝等;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5-20微米;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4、美蓝染色液:美蓝为无毒性染料,其氧化型为蓝色,而还原型为无色。用它对酵母菌染色时,由于活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

4、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还原剂(活细胞的新陈代谢)美蓝(氧化型)美蓝(还原型)氧化剂(死细胞无还原能力)蓝色无色5、水-碘液染色液:该染液将革兰氏染液用碘液用水稀释4倍后得到的,亦可用于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的观察。6、子囊孢子的观察:酵母菌形成子囊孢子需要一定的条件。麦氏培养基有利于酿酒酵母子囊孢子的形成,能否形成子囊孢子及其形态是酵母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孢子染色原理:孢子壁厚不易着色,但是一旦着色就很难被脱色。因此先用强染色剂(孔雀绿)下染色,使染料进入菌体和孢子,水洗时菌体中染色被洗脱而孢子中染料保留。在用对

5、比度大的复染色剂染色后,菌体染上复染色剂的颜色而孢子保留原来颜色,这样可将两者区别开来。酵母菌子囊孢子的形成过程为:两营养细胞各伸出一个小突起而相接触,使两个细胞结合起来,而后接触处的细胞溶解,经质配和核配后,形成双倍体核,原来的细胞形成合子。此双倍体细胞可以进行芽殖。在适宜条件下,合子减数分裂,双倍体核分裂成4-8个单倍体核,核外再围以原生质逐渐形成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包含在由母细胞壁演变而来的子囊(即原来的二倍体细胞)中。子囊孢子的形成与否及其数量和形状,是鉴定酵母菌的依据之一。将酿酒酵母从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移植到含有醋酸钠和葡萄糖(或棉籽糖)的产孢培养基上,于适温下培养,即可诱导其子

6、囊孢子的形成。本实验即以酿酒酵母为材料观察酵母菌的子囊孢子。7、酵母菌是少数能在缺氧环境里生存较长时间的一种微生物,它属于兼性菌类。在一般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如环境中有丰富的糖类,它进行缺氧呼吸。其过程如下:(1)C6H12O6+6O2→6CO2+6H2O+2.87×103兆焦(有氧呼吸)(2).C6H12O6→2CO2+2C2H5OH+109×103兆焦(缺氧呼吸)四、实验内容用酵母合成培养基(液体状)培养酵母菌后,进行制片并用美兰染色,进行酵母菌出芽及细胞死活的观察;用麦氏培养基(固体斜面)培养酵母菌一周后,涂片制片,然后依次用孔雀绿、番红水进行染色并水洗,用油镜进行镜检,观察子囊孢

7、子。五、实验步骤1、两种培养基的配置分别配置100ml麦氏培养基和120ml酵母合成培养基,其成分配比详见附录。其中,麦氏培养基在将称量好的成分都加入后,放在加热器上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稍稍冷却,用漏斗胶管装置分别向十只试管中加入麦氏培养基各不超过10ml,加塞并用牛皮纸包扎好;对于120ml的酵母合成培养基,用两个300ml锥形瓶各盛60ml,称量好各自的成分后,分别加入两个瓶中,轻轻摇晃匀,加塞并用牛皮纸包扎好。2、灭菌将需要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