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开题报告】

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开题报告】

ID:473654

大小:28.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8

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开题报告】_第1页
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开题报告】_第2页
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开题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新闻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这一公共话语资源的传播及辐射效应,表达民意,调控舆情,对社会权利运行实施监控与制衡的社会行为。政府公信力体现了政府的信用能力,是指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人们常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衰。”在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公信力是基石和核心,对增强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巩固政府合法性、维护社会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近30年来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制度缺陷”和“制度真空”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各种腐败现象也日趋严重,政府部门出现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滥用权力的现象,迫切需要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来弥补司法监督、立法监督及其他行政监督的不足。近来发生的周老虎、躲猫猫、玉娇龙以及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等等群体性事件说明政府的公信力确是出现极大问题。在2006年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新闻监督由于其自身的广泛性、公开性、迅

3、捷性、人民性等特点,正确发挥新闻监督,对于反腐倡廉建设可以产生许多积极作用。新闻监督可以成为整个社会监督体系的枢纽,可以促进监督机制内各要素整体功能的发挥。新闻监督能很迅速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情绪和行为,而且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形成某种约束和制衡。新闻是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大众媒介,具有“真实性”、“实效性”、“准确性”、“简明性”四个显著特点,通过新闻的传播,舆论监督政府成为现实可能。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说,“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

4、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唤的喉舌”。从这个意义上说,舆论监督是传媒“与生俱来”的特性。舆论监督在本质上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监督。通过舆论监督政府及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系统的有序运行,是传媒政治功能的重要体现,也是传媒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研究的基本内容(1)阐述新闻监督和政府公信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辨析新闻监督和新闻诽谤的区别。(1)结合实例,分析新闻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2)探讨新闻监督对于提高政府公

5、信力的作用。1、拟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新闻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探讨如何让通过有效的新闻监督来提高政府公信力,来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二、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平台查找相关期刊和文献。(2)案例分析法。结合之前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阐述政府公信力的缺陷和新闻监督对它带来的影响。(3)比较归纳法。探讨新闻监督对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作用。2、技术路线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平台查找相关期刊和文献。结合新闻实例,阐述新闻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探

6、讨如何运用新闻监督来提高政府公信力完成论文提纲撰写论文整理资料,完成论文三、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1、2010年11月中旬,结合相关新闻实例分析新闻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与导师交流,确定选题。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准备开题报告。2、2011年2月至4月,继续查阅资料,完成论文的初稿,与导师交流修改论文,4月完成毕业论文。3、整理毕业论文,准备答辩。四、主要参考文献:1.马怀平:《监督学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2.王雄:《新闻舆论研究》,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3.田大宪:《新闻舆论监督研

7、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4.杨明品:《舆论监督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5.梁建增:《焦点访谈红皮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6.蒋安:《新闻监督学》,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7.郭赫男,解天滋:《新闻舆论监督必须把握的几个原则》载《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8.赵笑:《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载《记者摇篮》,2007年第2期。9.刘世伟:《舆论监督与“三贴近”原则》载《记者摇篮》,2004年第4期。10.谷鹏:《论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载《城市党报研究》,

8、2004年第4期。11.许永逊:《强化新闻舆论监督之我见》载《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2期。12.陈力丹:《论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载《新闻知识》,2003年第11期。13.熊婷,庄毅敏:《做好公众舆论的助推器——浅析〈焦点访谈〉的栏目特色及其对新闻舆论监督操作的启发》载《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第1期。14.郑午阳:《搞好舆论监督打造品牌栏目》载《采.写.编》,2004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