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7篇(原文+题目+答案解析+译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7篇(原文+题目+答案解析+译文)

ID:47366998

大小:30.2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29

初中课外文言文7篇(原文+题目+答案解析+译文)_第1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7篇(原文+题目+答案解析+译文)_第2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7篇(原文+题目+答案解析+译文)_第3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7篇(原文+题目+答案解析+译文)_第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7篇(原文+题目+答案解析+译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课外文言文7篇(原文+题目+答案解析+译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哄堂大笑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和相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曰:“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垢责小吏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哄堂大笑。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公靴新买()(2)因垢责小吏()(3)冯徐举其右足()(4)时谓宰相如此()2.翻译句子。其直几何译文:遽回顾小吏曰译文:3.试对冯相这个人物的性格作分析点评。答:译文:能够讲述五代时事的年老阅历多的人说,宰相冯道与宰相和凝一同在宰相办公的官署。一天,和凝问冯道:“您新买的靴子值多少钱?”

2、冯道举起左脚给和凝看后说:“九百。”和凝性情急躁,急忙回头对小吏说:“我的靴子为什么用了一千八百?”因而责骂小吏很长时间。冯道这时又慢腾腾1、您、于是、慢慢、说2、您新买的靴子值多少钱急忙回头对小吏说3、性格急躁,做事情不假思索,随便责备下属戴震难师先生①少时就傅②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③,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④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

3、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也。”【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②就傅:跟随老师。③《大学章句》:儒家经典之一。④朱文公:朱熹。⑤非常:不寻常。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先生少时就傅读书()(2)相去几何时矣()2.画线句子“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A.可是,朱熹为何可以知道自然现象呢B.既然这样,那么朱熹为何可以知道自然现象呢C.可是,朱喜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D.既然这样,那么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3.读了上文,你认为戴震日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的原因是(1)____________;(2)

4、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译文:戴震这年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累的时间太长,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径一章》以下。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说:“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老师无法回答,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

5、”1.(1)(年纪)小,年少(2)距:距离(4分,各2分)2.D(2分)3.(1)热爱学习(勤学)(2)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好问)(3)具有出色的记诵能力(或:老师的理解与宽容.写出任意三点即可)王质凛然饯别范仲淹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朝廷方治朋党()(2)大臣责之曰()(3)若得为范公党人()(4)公之赐质厚矣()2.翻译句子。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译文:王待制质独

6、扶病饯于国门译文:3.试对王质这个人物的性格作分析点评。答:译文:当时,士大夫中没有人敢去送别范仲淹,独有一位曾经当过待诏的老者叫王质的,抱病为范仲淹饯别。有位大臣责问王质,说:“您是个忠厚长者,为什么要自己把自己和那些朋党分子搞到一起?”王质回答说:“范仲淹是什么人?他是天下贤者!我怎么能够跟他比?如果我能够成为范公的同党,那是您对我的厚赐了1、(1)赏罚(2)责备(3)能够(4)重2、范公是天下的贤者,我岂敢跟他相比?只有王质抱病在京郊设宴送别。3、为人正直(有凛然正气)、刚正不阿、不畏强权。颠僧(宋)胡舜明州妙音①僧法渊,为人佯狂②,日饮酒市肆,歌笑自如,丐钱于人

7、③,得一钱即欣然以为足,得之多,复与道路废疾穷者。能言人祸福,无不验,人疑其精于术数,故号“渊三命”。发言无常,及问之,掉头不顾,惟云“去,去”。有丧之家,必往哭之,葬则送之,无贫富皆往,莫测其意,人以为狂,又号曰“颠僧”。大觉禅师初住育王,开堂,僧倔然出问话,人莫不窃笑。大觉问:“颠僧是颠了僧,僧了颠?”答云:“大觉是大了觉,觉了大?”大觉默然,众皆惊愕。一日,忽于市相别,携酒一壶,至郡守宅前,据地而饮,观者千余人。酒尽,怀中出颂一首,欲化去,众皆引声大呼云:“不可于此!”遂归妙音,趺坐而化。颂曰:“咄咄,平生颠蹶。欲问临行,炉中大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