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教学大纲 - 实验教学中心

电工学教学大纲 - 实验教学中心

ID:47379036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7

电工学教学大纲 - 实验教学中心_第1页
电工学教学大纲 - 实验教学中心_第2页
电工学教学大纲 - 实验教学中心_第3页
电工学教学大纲 - 实验教学中心_第4页
电工学教学大纲 - 实验教学中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工学教学大纲 - 实验教学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工学》教学大纲学时:54学时学分:3理论学时:45学时实验或讨论学时:9学时适用转业: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师范)大纲执笔人:张言荣大纲审定人:李有安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电工学"是非电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信息时代的21世纪,各行业都离不开电工技术,各专业的学生都需要通过本课程掌握电工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电工学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事业发展的基本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并具

2、有将电工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的一定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理论知识方面,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特点。主要安排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以及各专业常用的机电器件及其基本电路和应用。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作和基本分析方法作为教学重点之一,并通过实例、例题和习题来说明理论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所学理论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了解电工技术的发展与生产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许可条件下,可适当选取应用性较强和加深加宽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拓展知识面。(2)实验技能方面,电工技

3、术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常用电器、仪表性能及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电工技能,尽可能多的安排实验课。 3.课程教学改革(1)部分内容安排为学生自学,可作提示性、指导性课程讲授。自学内容在相应章节后注有"自学"。 (2)把原来验证性实验改为综合运用性实验。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6学时)1.1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电能的传输和转换、信号源、负载1.2电路模型电路模型的定义1.3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的定义1.4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公式1.5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

4、短路电压与电流、电源与负载的判别、额定值与实际值1.6基尔霍夫定律定律的内容、KCL、KVL  重点及难点: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练习与思考题:见教材(秦曾煌《电工学》第五版上册),1.3.1-1.3.3;1.4.1-1.4.;1.5.1-1.5.7;1.6.1-1.6.6;1.7.2-1.7.4习题:见教材1.5.1-1.5.14;1.6.1-1.6.2;1.7.1-1.7.5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少而精,采用启发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教具、挂图、以及课外实验等方法使同学对抽象

5、的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对重点内容,详细讲述,采取互动教学,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要认真完成习题和思考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6学时) 2.1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2.2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电压源的定义、电流源的定义,等效变换方法2.3支路电流法方法的内容、电桥平衡2.4结点电压法方法的内容2.5叠加原理原理的内容、原理的使用范围2.6戴维宁与诺顿定理戴维宁定理的内容、诺顿定理的内容   重点及难点:电压源及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

6、戴维宁与诺顿定理练习思考题:见教材2.1.1-2.1.3;2.3.1-2.3.3;2.4.1-2.4.4;2.7.1-2.7.3 2.1.1-2.1.9;2.3.1-2.3.5;2.4.1-2.4.2;2.5.1-2.5.2;2.6.1-2.6.5;2.7.1建议教学方法: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当前主要的教学方式,切实发挥这一获得知识的最快和最有效的学习途径的作用。突出物理概念、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认真作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第3章正弦交流电(6学时)3.1正弦电压和电流频率与周期、幅

7、值与有效值、初相位3.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相量定义、相量图3.3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各个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关系3.4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在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是同相位的3.5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在电感元件交流电路中,电压的幅值与电流的幅值之比为频率与电感之积3.6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在电容元件电路中,在相位上电流比电压超前90度3.7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的串联的交流电路、视在功率、功率因数3.8阻抗的串联和并联等效阻抗、串联阻抗3.9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R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串联谐振、并联谐振3.10功率因数的提高

8、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重点及难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练习思考题:见教材3.1.1-3.1.8;3.2.1-3.2.6;3.7.1-3.7.7。习题:见教材3.2.1-3.2.2;3.7.1-3.7.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