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ID:47394612

大小:222.0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10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镣铐(liào)嫉恨(jì)污篾繁芜丛杂B.给予(gěi)侈谈(chǐ)磬石浅尝辄止C.缔造(dì)诅咒(zǔ)今宵义愤填膺D.参宿(shēn)洲渚(zhǔ)获花良晨好景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②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

2、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人神化,传说是把神人化,这两者之间的▲很难确切划分。③生活方式包括个人在衣食住行、工作休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一系列习惯,不少养生专家认为,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长寿▲。A.蜕变界线休戚相关B.蜕变界限息息相关C.退变界限休戚相关D.退变界线息息相关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国家网信办牵头开展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打击了网络空间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了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B.新城小区自去年开展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后,小区居民逐渐养成了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小区环境

3、也更加整洁美观了。C.我国十分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近年来,投入数千亿资金,改善了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校舍安全。D.根据此次公布的数据显示,新机发布5个月后,大多数可以用5到7折的价钱买到,而华为、苹果等手机的保值率较高。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渐车帷裳渐:浸湿-15-B.别有幽愁暗恨生暗恨:内心的怨恨C.不抚壮而弃秽兮抚:安抚D.雕阑玉砌应犹在砌:台阶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B.肇锡余以嘉名C.所守或匪亲D.小弦切切如私语6.下列各项所引用的诗句不符

4、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秋天的夜晚,落叶在风中飘零,独自登上高楼,凝望天际,心中便会想念那个远方的人。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虽然年老漂泊、疾病缠身,但这种生活阅历也使这位老人的人生变得更加厚重。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D.“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7.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5、.《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8段,使用了一个比喻句,说马克思把敌人的诽谤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含蓄地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思想境界。B.《我有一个梦想》第19段到第25段,作者多次重复了“我有一个梦想”,从内容上看,获取和白人同等的生存权利竟然成了黑人为之呐喊并为之浴血奋斗的梦想,这一方面说明黑人受压迫之深,又说明了他们渴望自由之热切。C.《受戒》写了长安和英子姑娘之间清爽、朦胧的爱情,并极富诗情地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全文充斥着一种内在的欢乐,赞颂了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D.《在乡下》写两对父母和两个儿子的故

6、事,表现了偶然因素给人物命运带来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灵魂的拷问。贯穿始终的对比和欧·亨利式的结尾,使小说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二、文言文阅读(21分)(一)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梅圣俞墓志铭欧阳修嘉祐五年,京师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卧城东汴阳坊。明日,朝之贤士大夫往问疾者,属路不绝。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耶?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圣俞卒。于是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亲且旧者相与聚而谋其后事,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赙①恤其家。

7、六月甲申,其孤增载其柩南归,以明年正月丁丑,葬于宣州阳城镇双归山。圣俞,字也,其名尧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②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自武夫、贵戚、童儿、野叟,皆能道其名字,虽妄愚人不能知诗义者,直曰此世所贵也,吾能得之,用以自矜。故求者日踵门,而圣俞诗遂行天下。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其应于人者多,故辞非一体,至于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圣俞为人仁厚乐易,未尝忤于物。至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笑谑,一发于诗。然用以为欢,而不怨怼,

8、可谓君子者也。初在河南,王文康公见其文,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其后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尝一召试,赐进士出身,余辄不报。嘉祐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于朝曰:梅某经行修明,愿得留与国子诸生讲论道德,作为雅颂,以歌咏圣化。乃得国子监直讲。圣俞初以从父荫补太庙斋郎,历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