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简述

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简述

ID:47395612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9

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简述_第1页
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简述_第2页
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简述_第3页
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简述_第4页
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简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简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简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电子通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势对通信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这一全新的网络技术应运而生。这一技术可以在任何网络环境之间以及任何接入方式下达到无缝交互的效果,从而给用户提供友好的互联网体验。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环境  1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如今,全球互联网正在蓬勃发展过程中。通过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这两个发展活跃的领域相互融合,使信息通信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起了新的技术产业周期。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以及普及极大地促进了移动

2、互联网的发展与创新,使移动互联网快步地追赶并超越传统的桌面互联网。  目前移动终端市场已经基本稳定,初步形成了苹果、谷歌、微软三足鼎立的局面,而移动商店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移动互联网的访问量不断增加。移动应用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的主要渠道,庞大的应用数量给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大量的数据访问,从而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目前我国移动市场也正在飞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也不断地普及。据工信部2013年最新统计,我国在2013年度移动智能终端产量高达15亿部,软件业收入高达3.1万亿元,同比增长23%以上。目前我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方面也在飞速进步中,主要是基于开源的Android进行深度改进的诸

3、多操作系统,例如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OS、联想的LeOS、阿里巴巴的阿里云OS等,我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以Android为主,应用商店主要以部分第三方移动商店为主要市场。目前,我国很多本土应用服务已经有了很好的用户基础,微博、微信、淘宝、大众点评等本土化应用的用户已经占网民中的绝大部分人数,并且在不断增长过程中。截止到2013年,微信用户已经达到来6亿人,而微博用户也达到来2.81亿,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领头者。  2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基本概念  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主要是由网络之间、设备之间以及应用之间的交互作用为宏观环境,对移动互联网的内容、连接以及消费的三层内容的整合,是通

4、过某种连接来进行内容的消费。连接层主要功能是网络接入,是网络供应商提供的网络服务;消费层是用户使用的各种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接受者;内容层则是由各个内容供应商所管理的存储内容的服务器。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的各层中,又可以细分为多个要素,而要素内部又可以分为平台层、中间层以及应用层三个层面。其中中间层又可以称为移动互联网层,主要有平台支持与互联网核心两个模块构成,是对平台层与应用层的连接。应用层则是通过应用开发接口来实现移动互联网访问的功能。平台层是以操作系统为基础,由硬件平台以及设备驱动器组成的。平台层经由PAI将网络功能通过移动互联网层与应用层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各种服务。 

5、 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的交互模式主要由消息、浏览以及丰富通话三方面的模式组成。消息并不是实时交互,而是更加灵活的基于储存转发、索取以及推送功能的消息。多媒体消息服务给移动互联网消息带来了全新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丰富的可视化内容,MMS是未来内容供应商、应用开发商、移动运营商以及广告商的主要市场。浏览交互模式是一种实时通信,包括音频、视频等流媒体的传输,通过多媒体来实现对网络内容的浏览,目前的3G乃至4G都为网络浏览服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可能。丰富通话是移动网络的另一个主要交互模式,可以实现语音与视频的呼叫,同时对实时通信元素进行并发通信。丰富通话可以实现移动互联网与WLAN互联网的互

6、通,为人通信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3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的原则  3.1独立接入原则  由于移动终端与网络服务的多样化,接入方法已经不能局限在与服务绑定的方式,这会使架构无法适应新的接入方法而造成功能的不足。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应采用独立接入的原则,通过独立的接入系统来保证全球范围内的个人或内容的可访问性。  3.2确保网络间的交互质量  网络间交互质量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移动互联网同时存在着广域移动网络、互联网以及内联网等多种网域,不同网域之间的交互质量是确保服务端到终端的网络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网域间的平滑交互可以使用户在终端上实现无缝的网络接入,从而达到顺利的通

7、信。  3.3确保多地址多身份之间最佳交互  由于网络发展的多种历史因素,网络与应用之间存在着多身份、多地址的接入,这就要求移动互联网实现独立的服务接入,采用多种兼容方案,并选取最佳的交互方法。在应用服务中要对网络需求进行定义,将应用需求从中进行提取分离,并根据应用服务的交互模式来对需求进行分类,并充分考虑网络环境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达到应用在不同环境中的无缝运行,从而确保服务的质量。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的引入,使移动互联网不再仅仅是单纯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